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方便面价格联盟贻害无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华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继食用油、肉食品等之后,近日,占据 
我国大部分市场的中低价方便面价格将整体上调。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事务局局长孟素荷介绍,自去年年底开始,由行业协会参与,国内方便面巨头召开了3次内部价格协调会议,最近一次于7月初召开,最终达成一致意见:10多家知名企业全部参与此次统一调价,其市场覆盖率达到95%%以上。最高提价幅度达到40%,平均提价幅度在20%。 
  涨价可理解“联盟”难接受 
  ■  吴杭民 
  这次提价,被业内人士看成是“行业采取的进一步自救行动”。然而,在“行业自救”背后,人们看到的是“价格联盟”的影子——— “由行业协会参与,国内方便面巨头召开了3次内部价格协调会议,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民间熟知的“价格联盟”,实际上就是在叫板《价格法》。《价格法》及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关于制止价格垄断行为暂行规定》都明确规定,经营者之间不得通过协议、决议或者协调等串通方式来统一确定、维持或变更价格,实行价格垄断。任何组织或单位都无权制定出一个价格,强制他人执行,否则将受到3万至30万元的罚款。但在我们的印象中,近年来由行业协会带头掀起的“价格联盟”涨价潮,此起彼伏,涉及的商品也愈来愈多。如今,方便面要全面涨价中,价格联盟也“大显身手”,价格联盟真是“面面俱到”了! 
  有人说,原材料的接连涨价已让这些行业内的企业无利可图,为保护行业的正常发展,行业协会出面调停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行业协会牵头的集体涨价,很容易成为一种变相垄断。更重要的是,在强大的“面面俱到”的价格联盟面前,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和声音,一次又一次显得是那么“弱不禁风”。 
  方便面生产厂家成本、费用各异,即使因“面临原材料上涨的重压”欲行涨价,也应该根据各家企业的运行实际情况和相应程序对价格及时进行合理调整。而如今,内部价格协调会议一开,以价格协议的方式形成价格同盟,全然不顾消费者的知情权,一副“你不买也得买”的作派,既违反法律规定又违背商业道德。 
  方便面“价格联盟 ”贻害无穷 
  ■  季 子 
  “价格联盟”就是一只出笼的猛虎,在产业上游,完全可以通过限定和压低采购价格的办法,“咬伤”原料供应商和大批农民;在产业下游,可以通过集体提高统一售价牟取超额利润,“咬伤”广大消费者。 
  诚然,由于是首轮联合涨价,各家方便面企业多少还不算贪心,但以后呢?在“方便面列强”经常可以坐在一起称兄道弟,逐步谋划着该如何瓜分产业利润的时候,他们还能这样理性与仁慈吗?谁都有轻松牟取巨额利润的冲动,但又有谁能阻止得了结盟企业的暴利冲动? 
  我们为什么推崇市场经济,就是因为鼓励充分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就是“要充分到产品和服务的价格等于其边际成本。在竞争中达到一种状态,价格高一分钱不合适,低一分钱也不合适,高一分钱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低一分钱损害经营者的利益。”当然,这样讲不是要排斥经营者利用优势资源和技术创新获取高额利润,但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竞争的好处就在于:一旦有人能够获得优势利润,成千上万的人就会想方设法跟进,这样利润就被摊薄了,使价格恢复到边际成本,如此动态地循环往复,才能使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在反垄断法诞生之前,行政管理部门和消费者组织不能无所作为,对涉及垄断、涉及“价格联盟”的行为予以调查,是民众的真诚期待。 
  市场会教训方便面的 
  ■  文 馨 
  在我看来,这种靠“看得见的手”拉动的涨价,长不了。 
  方便面不同于猪肉,现在的市场上,各种品牌的方便面多得很。尽管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增加了所有方便面企业的生产成本,但方便面的产量依然远远大于市场需求。一言以蔽之,猪肉因供不应求能涨价,供过于求的方便面未必能涨价。 
  但偏偏有人觉得自己比市场有力量。在上世纪90年代,彩电业在第一轮血拼后,有关方面就搞了一个行业价格涨价方案,试图避免企业之间互相残杀,维护成员整体利益,但根本没有坚持几天,一些实力雄厚的彩电企业,为了市场份额,挤垮竞争对手,赔本也要大幅度降价。此外,我们还见识过钢铁、空调、水泥、电脑、乳业等行业的惨烈竞争,在“赔本赚吆喝”的时候,各种各样的行业协会,几乎都搞过涨价联盟,最终,没有一个能够阻挡供需关系决定价格的铁律。今天,方便面协会“率领”众多方便面企业涨价。对各家企业来说,如果涨价有利于自己获得最大利润,他们就会遵守;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或者涨价制约了自己占领更多的市场,制约了自己打垮竞争对手,谁又会把行业协会的话当回事? 
  经验告诉我们,方便面协会企图通过行业内的串谋来影响甚至操纵价格,与市场经济的一系列基本法则格格不入,无疑会给市场经济带来伤害,注定“出师未捷身先死”,徒增一个市场笑柄。 
  一个消费者眼中的“方便面涨价” 
  ■  李劭强 
  说句实话,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方便面本来就可有可无,它涨它的,我过我的。 
  但这种轻松的心态仅限于表面,在我的内心还是会对方便面涨价产生疑问和担心。在房价不断上涨,肉价不断上涨,肯德基涨价的背景下,方便面涨价只是涨价序列中的一个实物而已。面对不断上涨的物价,我必然会问,方便面涨价之后会是什么东西涨价? 
  所以,我不会担心肉价涨,不会担心肯德基涨,不会担心方便面涨,但是当肉价、肯德基、方便面连续的涨价时,我就必然要担心生活成本的上涨了。虽然,发改委官员称食品涨价不足引发中国通货膨胀,但是在各种物品都在显示上涨的趋势时,我的消费信心难免受到影响。如果我们把消费者的心理比喻成一张弓上的弦,那么每次物品的涨价都是在给弦以张力。虽然单个物品的涨价冲击力不会有多大,但每连续性的涨价,其冲击力是可以累积的。 
  物品的上涨是否是价值规律的正常作用,看到物价恢复平稳到底需要多长的时间?在方便面已然涨价时,我希望看到的是权威的说明和相关调整的进行。对于一个消费者来说,涨总是一个增加负担的字眼。 
  涨价后要给予民众信心 
  ■  张敬伟 
  物价上涨的范围固然局限于食品方面,但这条“食物链”已有连锁效应的趋势。人们担心的是,一旦价格攀升从“食物链”传导至其他环节,就会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国家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连番调控,其实也是在规避通胀风险。对于未来的涨价预期,公众不得而知,而这,也是政策决策者必须予以重视的。 
  首先,给予公众足够的信心,明确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和目的,使公众确信物价上涨维持在国家可控的范围内。这是民生稳定的基本要素。历史经验表明,如果公共政策调控经济的杠杆作用失灵,公共价格信息上传下达的通道壅塞,价格上涨的谣言会迅速在全社会蔓延。公众信心丧失,形成抢购风潮,导致市场体系紊乱甚至崩溃。 
  其次,公共政策的调控要转向民生公平上来。当前中国的经济运行状况很有意味,经济学家从专业角度陷入了“热”还是“不热”的争论;媒体人士则紧盯房地产业的不当利益纠葛进行批评;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则困窘于中国贸易的势不可挡,从而在贸易壁垒和人民币汇率上制造议题。这些大的经济问题固然可以通过稳健的财税和货币政策调控去实现,但是公共政策除了着眼于经济人的技术调控外,还需发挥政府社会人的角色。如对一揽子粮油肉等物价上涨的情况对公众予以适当的财政补贴,如提高城市最低生活标准等。即便是崇尚市场的亚当斯也在《国富论》中提出:“社会有责任为穷人提供能够据以 ‘改善他们状况’或进行竞争的手段。”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