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宣扬文化?“于丹们”的炒作与欲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网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当人们开始冷却《论语心得》争议时,李零以一本《丧家狗》溅起千层浪,各种文化形态的所谓代表者们纷纷评议,甚至由支持或攻击李零及其书外,而延伸到文化形态的论战。

·一场场的炒作,一场场的闹剧,而背后却是商业利益和对名利的欲望。

·学术研究和创作需要的是静心和安心,容不得半点虚假和浮躁之心,真正的学者一生以治学求知为生命,能够在书斋中,在字里行间进行严谨的探索和思虑,往往几十年才著就一部经典力作。

·一些所谓的文化人士也沉溺于追逐名利之中,把学术研究转向于炒作图名谋利,不停的周旋于网络、媒体之间,以乞求取得一点点的名利。可学术就是学术,虚浮的东西永远难以被学术所接受,那些一时被炒作的文化垃圾必然被人们遗忘在时间的长河里。
随着于丹《论语心得》在百家讲坛疯狂火了后,《论语》这本中华元典便开始出现在更多人的视野中。而对“于丹现象”争议颇多,支持于丹者甚多,而反对攻击也甚众,从网络辩论到现场抗议,到后来“十博士”著书以“解毒于丹”,可以说围绕着《论语》的争议一浪接一浪。当人们开始冷却《论语心得》争议时,李零以一本《丧家狗》溅起千层浪,各种文化形态的所谓代表者们纷纷评议,甚至由支持或攻击李零及其书外,而延伸到文化形态的论战,一时全国文化领域好不热闹一番。
然而真正参加论战的究竟有几个真正是静心做学术研究者,恐怕不多,无论是所谓的支持也好,反对也罢,实质上是一场炒作而已,形同娱乐圈中的绯闻一般的炒作。最先挑起争论事端无碍乎这几种人:作者本人,书商,还有急于成名者。作者希望炒作,因为疯狂的炒作一可以书得以畅销而谋利,二可以炒作以成名,对于作者炒作名利双收;书商希望炒作,书商要考虑经济效益,而疯狂炒作可以使得书得以畅销,最好是畅销得再版、三版,当满天争论时,书商数中手中的钱发出开心的笑;急于成名者希望炒作,一般以反对者的身份出现,找出作者书中的漏洞,再写本书予以攻击,并一定要上升到文化存亡之层次,这样借东风之力以成名。一场场的炒作,一场场的闹剧,而背后却是商业利益和对名利的欲望。
致力于学术研究是要远离于争论和炒作的。学术研究和创作需要的是静心和安心,容不得半点虚假和浮躁之心,真正的学者一生以治学求知为生命,能够在书斋中,在字里行间进行严谨的探索和思虑,往往几十年才著就一部经典力作。著名哲学家nName w:st="on" ProductID="冯友兰">冯友兰先生一生治学于中国传统哲学,以95岁高龄终成就《新编中国哲学史》七册,而第七册由于一些原因当时难以出版,而nName w:st="on" ProductID="冯">冯先生也意味了这点,说此书不得出版,当学王船山(王船山即王夫之,著作颇丰,但由于当时清朝政治原因,一直没有出版,后数百年后才得以文集)。当代一些著名学者冯契、季羡林、蒙培元、张岂之、赵馥洁等,又何尝不是把治学当作生命,在他们身上看不出为名利所动的迹象,而是严谨于治学,身心沉溺于学术研究之中。
目前经济大潮给人们带来了浮躁之心态,近功急利,为名不择手段,为利不计一切。一些所谓的文化人士也沉溺于追逐名利之中,把学术研究转向于炒作图名谋利,不停的周旋于网络、媒体之间,以乞求取得一点点的名利。可学术就是学术,虚浮的东西永远难以被学术所接受,时间对文化与文化中的垃圾必然予以大浪淘沙般的洗礼,真正的文化必定沉淀于中华民族心理结构之中,永远散发出历史幽香;而那些一时被炒作的文化垃圾必然被人们遗忘在时间的长河里。
作者:苏文帅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