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婴童架构 » 一三岁婴幼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怎么跟孩子说话大多数父母都不知道跟孩子说_则是-爸爸-妈妈-孩子-



核心提示:亲子沟通首要原则,先回应孩子的感受,而不是事情一位妈妈留言道:我孩子两岁半,性格很倔。例如有次我做包子,他非要去摸,不肯玩给他的那块小面团,我拉开他手时,他没站稳摔了一跤,当时我没扶他,后面他拼命哭个不停,之后我伸只手拉他,他打开我的手,继续哭。哭了近半小时,跪在地上跟着我来回哭就是不起来要我抱起来,我就火了。吼了他之后打了他。之后跟他说道理,他还是死不改口,不认错。还有好多这样近似的例子,反正他认准了的,绝不放弃。请问如何教育这样倔强

原题:怎么跟孩子说话 大多数父母都不知道跟孩子说话要这样才行
词频:孩子,妈妈,爸爸,则是,游戏,关注点,面团,还会,打了,事情,女儿,关注,咯咯,包子,洗脚,抹不开,老爸,这是



亲子沟通首要原则,先回应孩子的感受,而不是事情

一位妈妈留言道:

我孩子两岁半,性格很倔。例如有次我做包子,他非要去摸,不肯玩给他的那块小面团,我拉开他手时,他没站稳摔了一跤,当时我没扶他,后面他拼命哭个不停,之后我伸只手拉他,他打开我的手,继续哭。

哭了近半小时,跪在地上跟着我来回哭就是不起来要我抱起来,我就火了。吼了他之后打了他。之后跟他说道理,他还是死不改口,不认错。还有好多这样近似的例子,反正他认准了的,绝不放弃。请问如何教育这样倔强的孩子?

从中我们可看到孩子和妈妈的不同。妈妈的关注点很多:要赶快包好包子,注意不让孩子乱动东西,孩子打了妈妈是不对的,应该给点惩罚,等等,所以妈妈容不得孩子的不配合;但孩子的关注点只一个:他的意愿没被满足,心里特别委屈,需要妈妈的安抚。

所以,如果妈妈能够适当满足孩子玩面团的要求,或者在拒绝孩子的时候,看见孩子的失落;或者在孩子拼命哭的时候,看见孩子的委屈与愤怒,孩子还会那么倔吗?一定不会。整个过程,孩子不过是在要求他应当得到的关注,真正倔的,似乎是妈妈自己。

故,下次发火之前,我们是否可以给自己按一下暂停键。试着从事情本身跳出来。关注事情之前,先关注孩子的感受试试。想一想,孩子在他的情绪世界里在经受着什么?

利用游戏,把孩子要做的事情变好玩

朋友分享过这个小故事:

我家孩子爸爸经常不在家,但和女儿关系很好。有时看到两人在一起嘀嘀咕咕玩得很开心,我想凑过去,女儿就会大喊,“妈妈停,这是我和爸爸的游戏。”

对,就是游戏将女儿和爸爸联结起来的。比如,同样是洗脚,我会跟孩子要求,“快点过来洗脚,再不过来水都凉了。”孩子的一般反应就是再磨蹭上一会儿;爸爸出马则是,“哪只小老虎的臭脚丫还没有洗,我闻到臭味可要来吃她了啊。”

爸爸的话,好像一个开启游戏模式的按钮,孩子一下子就丢开手头的玩具,开心地奔到椅子上坐好,边脱袜子边用脚丫子去臭她老爸,“臭不臭?”老爸则夸张地说:“哎呀,可把我臭晕了。”孩子就会开心地咯咯大笑,洗完脚之后还会故意伸到爸爸跟前,“还臭吗?”“啊,一点儿都不臭了,让我吃一口吧。”孩子则会边尖叫着缩脚边咯咯地躲避……

真是位智慧的爸爸。他显然懂得一个关键点:好玩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太重要了,那几乎是一个孩子最看重的东西。妈妈命令式的语气在孩子看来,只有要求,是冷冰冰、毫无生气的;爸爸游戏式的引导,则是活泼有趣的,孩子自然更愿意接受。很多父母不愿意采取这种游戏方式,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早已失去了游戏的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们抹不开自己的面子,觉得“丢份儿”,怕孩子不尊重自己。这样的担忧完全可以抹掉,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爸爸在孩子心中仍旧是非常高大的。12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