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婴童架构 » 一三岁婴幼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陈道明“扇学生耳光”爆出一个育儿真理……让_哭泣-感受-妈妈-孩子-



核心提示:近日,看到朋友圈转发的一段视频,实力派男神演员陈道明在给一群学生做现场指导。学生们无不为陈道明老师的精彩表演所折服。刘芸问:“我上学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像您这样的老师来教我们啊?”陈道明这样回答:好演员不是教出来的,表演也不是教出来的,表演永远是带的!“什么叫带?”陈道明站在刘芸面前,低头问道。接着冷不丁地在她耳边打了一个很大声的响指,刘芸吓了一跳。他接着说:“想体会扇耳光后的愤怒吧,我‘啪’先扇你一个。扇完以后你记住了,情绪记忆记住了。

原题:陈道明“扇学生耳光”,爆出一个育儿真理……让妈妈们恍然大悟
词频:孩子,妈妈,感受,哭泣,哭得,情绪,爸爸,表演,你很,感受到,困惑,感激,委屈,伤心,理解,事情


近日,看到朋友圈转发的一段视频,实力派男神演员陈道明在给一群学生做现场指导。学生们无不为陈道明老师的精彩表演所折服。

刘芸问:“我上学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像您这样的老师来教我们啊?”

陈道明这样回答:

好演员不是教出来的,表演也不是教出来的,表演永远是带的!

“什么叫带?”陈道明站在刘芸面前,低头问道。接着冷不丁地在她耳边打了一个很大声的响指,刘芸吓了一跳。

他接着说:“想体会扇耳光后的愤怒吧,我‘啪’先扇你一个。扇完以后你记住了,情绪记忆记住了。我再扇你的时候,你不用演了。”

陈道明用“扇耳光”这件事儿,告诉学生一个源自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基本原则,那就是共情——又叫同情心,即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表演只有深入体会角色的真实情感,与角色共情,才能真实感人。

其实,共情不仅是表演的基本原则,对育儿也非常重要。会和孩子共情的爸妈,往往能和孩子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经常被爸妈共情的孩子,也更有安全感,更自信,以及具备更好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共情应是每个父母的必须课。

不过,共情这个东西,说起来简单,真正使用起来却并没有那么容易——不少哭泣的孩子,在妈妈共情后,反而哭得更厉害了。所以,经常有妈妈留言问我们,这是为什么?和孩子共情的要领到底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共情?

有一位妈妈,给我发来一封邮件,提出一个让她非常困惑的问题,她说:

肖老师,我看了一篇文章,说妈妈要学会跟孩子共情。然后我也试着跟我的孩子共情。可是我就发现,当我要跟孩子共情的时候,他非但没有停止哭泣,他还哭得更厉害了。这让我非常困惑,是我的共情方式不对吗?还是说本来就不应该共情?看孩子哭得更伤心了,我也会很自责,我会觉得好像我没有做好。

我很理解这位妈妈的困惑。很多人可能都会觉得,当孩子哭泣,而且哭泣很厉害的时候,就说明他的需要没有被满足,而妈妈,这个应该满足他的需求的那个人,可能没有做到位。仿佛孩子的哭泣就是在批评你说,你不是个好妈妈,你都没有给我提供满足。所以可想而知,如果妈妈心里面是这样想的,你当然就会觉得很慌乱,很内疚,甚至会怀疑说,难道我不应该跟我的孩子共情吗?

为什么这个在哭泣的孩子,当他感受到妈妈的共情的时候,他非但没有停止哭泣,还反而哭得更厉害了呢?

在你共情后,孩子的哭其实是出于感激和欣慰。

首先,我想告诉你的第一句话是,“在你共情后,孩子的哭其实是出于感激和欣慰。”

如何理解?

我们来换位思考一下。假如说你就是那个孩子,想象一下,你的语言能力还没有发展得特别好,还不知道怎么去解读一件事情;你的思维和认知能力也没有发展完善,很多事情发生了,你不知道该如何去看待,如何去理解这件事情,你对这个世界充满困惑。这时,发生了一件让你很委屈,很伤心难过的事情。你哭泣了。这个时候,你的妈妈过来对你说:“你哭了呀,你伤心了呀,有妈妈呢,妈妈爱你。”

想象一下,你可能会是一些什么感受呢?

你可能第一感觉是,好感动啊!我的妈妈看到我,并且很愿意跟我在一起。

同时,你可能还会想,好委屈呀!我都哭了五分钟她才看到。

我本来希望她可以那样说,可是她没有那样说,她是这样说的,不是很对我的胃口。

你会觉得有点委屈,有一点生气,有一点想责备妈妈,但同时你还觉得挺高兴的。这个高兴就是,妈妈还是看到了我,这样的话,我的这个问题还是有机会得到解决的。

你甚至觉得挺感激的,会感激有这样的一个存在,有这样的一个美好而温柔的妈妈,有她的帮助,有她的爱,我的人生会很安全。

当我这样描述的时候,你会不会感受到,孩子虽然小,但她的内心也会有各种情绪纠缠在一起,它们互相纠葛,互相冲撞,让他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用语言来表达。那怎么办呢?只好哭得更厉害一些了,他只能用哭这种方式把复杂的感受宣泄出去。这就是孩子为什么被妈妈共情之后会哭得更厉害的原因。

我想作为妈妈,如果你能对孩子观察得更细致一点的话,你会发现,在你共情他之前,他哭泣的声音、音调,包括他的表情和身体语言,跟你共情他之后,其实是不一样的。

共情之后,他可能会更加柔软一些,他会更愿意趴在妈妈的怀里尽情去挥洒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他会愿意把自己交给妈妈,让妈妈给他一些抚慰。而在共情之前,他可能是处在一种非常紧张的情绪里面,他的身体可能都是紧绷的。

如果感受到了这个不同,你就会更加相信共情的力量了。

共情之后,孩子可能会更加柔软一些。

当然,我还想补充说的第二句话是,你得给孩子真正的共情才行。

现实中会遇到不少爸爸妈妈,他们了解了共情的好处,但用起来总会有失偏颇。

有些爸爸/妈妈看到孩子哭,冷冰冰地跟孩子说,“你很伤心,你很无助”,说的时候却丝毫没有走心;

有些爸爸/妈妈,跟孩子共情时,总是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

还有些爸爸/妈妈,喜欢跟孩子说“我知道你很伤心,但是…不好…”,他们只是把共情当成一种手段,说出孩子的感受只不过是为了给紧接着的批评铺路,或者急切希望孩子赶快停止哭闹,早早从糟糕的情绪里走出来……

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共情。当孩子被这样共情之后,也可能会因为不被理解而哭得更伤心。

那什么才是共情呢?

所谓共情,说得简单一点,不过就是基于你对孩子的关注和了解,去看到和体会孩子的感受,并且接受孩子此时此地的情绪状态。

尤其注意,共情的主语应该是“你”。

具体来说,如果他年龄比较小(3岁之前),你要试着替孩子说出他感受到的东西,如“你现在觉得生气了”,“你是委屈吗?”“某某事情让你感到是那样那样的吗?”这些感受你都可以替他说出来。

如果是年龄稍大一点的孩子,你可以基于对他的观察和了解,先去陪伴他的感受,你可以跟他说,“我看到你哭了”,“我看到你很伤心”这样的话,用你的语言去定义他的情绪。你也可以说,“我看到有人拿走你的东西,所以你很无助”,并且事后你还可以跟孩子继续讨论,“刚才那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你心里在想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你会希望爸爸妈妈在这件事情上可以怎么帮你?”

不管是年小孩子,还是年龄稍大的孩子,你跟他共情的同时,最好把孩子抱在怀里,或者蹲下来和他平视,并且用温柔平和的语气,像朋友一样和他聊天。

当我们去关注到孩子的感受和需要,很用心地去了解他,同时替他说出或者引导他(大一点的孩子)说出心里的想法,这个过程就叫共情了。

当我们在跟孩子共情的时候,他会体验到:在这个世界上我并不孤单;我的爸爸妈妈同时也是我的好朋友,我们是在一起的,我是被深爱的;爸爸妈妈爱我的是我这个人本身,而不是因为我做了什么样的好人好事。

这样的共情,对孩子安全感和自信心的建立,才是真正有帮助的。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