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婴童架构 » 一三岁婴幼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不想让孩子长成那样的年轻人?你要从现在做起!_年轻人-家长-孩子-吃苦-



核心提示:我和朋友们聊天,发现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事:亲戚孩子大学毕业了,家长急着求人帮忙给找工作。当我们给联系了一个看起来不错的工作后,孩子却连应聘面谈都不肯去,嫌麻烦。他们希望的工作最好是:挣钱多、工作清闲、离家近。我们都知道,这样的工作并不存在啊!(也许孩子会想,当网红主播就是)这样的年轻人,很多就始终任何工作也不接受,觉得都不好,一直在观望等待挑选,然后这种赋闲的日子就变成了常态,成为啃老族。当然,年轻人不都是如此,我猜,真的对自己负责的

原题:不想让孩子长成那样的年轻人?你要从现在做起!
词频:孩子,年轻人,家长,工作,吃苦,找工作,孩子们,目标,父母,年轻


我和朋友们聊天,发现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事:亲戚孩子大学毕业了,家长急着求人帮忙给找工作。当我们给联系了一个看起来不错的工作后,孩子却连应聘面谈都不肯去,嫌麻烦。他们希望的工作最好是:挣钱多、工作清闲、离家近。我们都知道,这样的工作并不存在啊!(也许孩子会想,当网红主播就是)这样的年轻人,很多就始终任何工作也不接受,觉得都不好,一直在观望等待挑选,然后这种赋闲的日子就变成了常态,成为啃老族。当然,年轻人不都是如此,我猜,真的对自己负责的年轻人,最初也没让父母帮忙找工作,所以都没被我们遇到。

或者,事情实际是这样的:那些没有被父母各种包办保护的孩子,不是从小一直管到找工作找对象的,最后都有能力也有意愿自己闯荡奋斗。几年之后,被家长求人找工作的孩子们还在赋闲等待时,这些自己奋斗的年轻人已经有一些积累了。

孩子们最初的差别,天性与基因中的因素,当然有,但大部分人是属于中间的大多数,差距是有限的。家长在孩子成长中,这一路上不同的对待方式,最后层层叠加,累积出了更大的不同。

无力也无意愿自己找工作的年轻人,并非一朝一夕就变成这样的,这得是养育者年复一年坚持不懈的过度保护与包办,才能得到的结果。

昨天我回过去住的小区,遇到一位姥姥还是奶奶,她说,孩子都二年级了,就是不吃饭!在学校都不吃,最多吃大米饭。从小就只喝奶什么都不吃。后来可算吃了,爱吃什么,就连着只吃这一样。最近就爱吃三鲜馅饺子,到今天已经吃二十多天三鲜馅饺子了!她说孩子回父母家能好一点,但问题是孩子爸妈不正经做饭!她还说:“就冲这不吃饭,这孩子就不行!”我心想,孩子真是无辜,老人惯、父母不好好做饭,最后都怪孩子不行!

我当时很惊讶,这么极端的例子,怎么就在我身边?现在这样的情况多吗?饭都不吃,怎么可能让孩子自己洗袜子、洗碗、叠被?更别说自主学习、帮助别人了.

由此想到,平时观察现在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发现他们有很多优点,但也有不少过去不是那么普遍的新问题,这些问题大概是这十多年里,社会环境、养育思潮、家长心态等各种因素合力促成的。我们如今教育孩子,情况和之前又不同,一切都在变化,有很多新课题。但这些问题,对我们也是很好的提醒。问题罗列如下:

自恋、自我评价过高

他们从小被家长夸奖鼓励,觉得自己比别人都强。自恋的人的特点就是,他们认为自己是特殊的人,是例外,别人应该围着我转。他们很难看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不能接受批评,不会反省自己,认为凡事都是对方的错。

缺乏耐心、抗挫力差

现在一切都快,年轻人常常觉得,要尽快成功挣钱出名。他们没有耐心做基本的工作。在媒体上,人们看到的是成功案例,是别人秀出来的样子,这搞得人们认为不那么快成功,就意味着失败。当一个工作需要新员工沉静地积累几年时,在过去这是正常的,现在,这被新入职的年轻人认为是无法忍受的。工作中,有一点不高兴,他会随时辞职,因为从小爸妈就说,你不怕,有的是后路。

当不现实的期望,与超低的能力相遇时,就必然出现更多挫折。当无法面对这么多的挫折时,他们常常就选择回避——什么都不做,就不会遇到挫折。与其去面试再被拒绝,不如在家等待更好的机会。表面上他会告诉自己和家长,不去,是因为那个工作不配让自己去尝试。

对物质要求高、不能吃苦、懒

买东西指望一步到位,要最好的。想起一位作家说,现在的孩子写作文的一大问题是,动词太贫乏。他们用的最多的动词是“买”!我有个亲戚的孩子,上高一,家长说她有五十双袜子,家长每月花二百元雇人专门给她洗袜子。父母普通工薪族,真不懂这是搞哪样!

不肯吃苦,也是因为体力不够,没有能吃苦的身体基础。而越是懒,身体也就越差。很多大学生出门就打车,即使公共汽车站就在校门口,或者走几百米就到商场了,也是要打车。早就知道体育不及格就拿不到毕业证,宁可找关系花钱买通老师,也不肯平时锻炼,把体育成绩搞及格。

现在好像在办公室能扫地、主动给饮水机换水的就已经是好青年了。家长帮找工作时,看到一些薪水高的工作,想让孩子去干,人家说,就你家孩子,这个活他根本做不了,那么娇气,坐办公室都嫌累。

动手能力差、生活能力差、缺乏生活常识

不谈所谓的吃苦,就是生活中最基本的事情,太多年轻人都做不好。因为从小就没让他们做过,上学后学习紧,更是没时间做。他们大致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房间总是很乱,很多女生也是不叠被,被罩一学期不洗,办公桌堆满零食。女生不会缝扣子,男生更是不会做各种活。太多人不会做饭,没有健康饮食观念,食物以垃圾食品和街头小吃为主。

交往能力差、不懂礼貌

很多年轻人的交往能力极差。他们处理不好同学、恋爱、师生、亲友等关系。与要打交道的陌生人见面,似乎都不会礼节性地微笑。沟通起来,问一句说一句,感觉就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水平。到亲戚家里做客,不懂寒暄聊天,吃完了就坐沙发上看手机,好像人家做饭、收拾食物残渣、洗碗,都是应该的一条龙服务。别人聊天不论说什么他都不参与,坐在边上旁若无人地看手机,好像有天大的事在处理。

不懂尊重长者、尊重老师、尊重单位里资深员工、尊重服务行业人员。不太会说“您”等尊称。很少表达感谢。聊天只聊自己关心的内容,否则话不投机半句多。

对婚恋、家庭缺乏正确的观念,只索取不付出

过去家庭里,虽然现实中啥样的都有,但总体上好的标准是,夫妻间讲究相敬如宾、互相关心。现在,受媒体或影视剧影响,年轻人心中对配偶的要求比较高,对方最好不仅是霸道总裁或全能美女,而且要照顾我,时刻百分百对我好,而不去对自己有要求。或许现在离婚也容易、代价和压力都小,大家都想,谁怕谁啊,大不了分手。于是遇到一点问题,不是努力去解决,不反省自己,而是指责埋怨闹,觉得都是对方的错,都是对方不改变不成长。

以自我为中心,使得年轻人不愿为两人关系做出任何付出或牺牲,想要既保留一个自由的不受约束的自我,同时又有一个美好的一帆风顺的婚姻。

道德标准低

现在,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在道德上都经历了很大的转变。人们不再像几十几百年前那样,追求各种美德,以发展优秀品德为个人成长目标,而是奉行“只要不违法、没有妨碍伤害别人,那我做什么是我自己的事情”这样的标准。这当然是个很低的标准。西方社会里,无论如何还有宗教在影响。我们的年轻人,如果不能从家长、学校、社会各种环境里得到教育,在这方面就缺失很多。比如,网络游戏主播会想,你孩子给我打赏,那是你教育的不好,我又没做错什么。他们认为这是有界限啊,逻辑没问题啊,人人都只能对自己负责,我是要多挣钱啊。围观的很多网友对此也赞同。总之,他们的是非标准与过去年代的不同。

有时,你会觉得,一些老人、农村人等等受旧观念影响仍然很深的群体,反倒表现出更高一点的道德标准。比如他们讲究不能占别人的便宜、只能挣心安理得的钱、不能做亏心事否则会遭报应等等。

缺乏人生目标

二十左右岁当然很容易是对未来充满迷茫的年龄,但是比较糟糕的是,在此前,孩子们可能就没有目标、梦想和追求,至多有个虚假的目标——高考;在以后,他们可能仍然觉得,没有目标、混、漂应该是常态。高考时问报什么志愿,很多孩子没有自己的想法。大学毕业了问打算,仍然说不出来,只是想找个最便利的、能获取最多个人利益的位置。我常觉得,没有为目标、理想而奋斗过,好比是没有过青春,直接衰老。

自己不掌舵,就会像小船一样四处漂荡,容易被各种洪流卷走。另外,对于年轻人,没有目标的生活,让人感到的不是自由,是空虚痛苦。年轻的时候,应该是全速前进的时候,而不知何去何从,这与这个年龄段的心理需求不相符,这种错位就会带来痛苦,有劲没处使。青年人所做的很多行为,只是在想办法缓解这种迷茫痛苦。

现在的年轻人作为整个群体,当然同时还有很多优点。年轻人中也有非常多的优秀个体。罗列上面这些,为的是思考,这些相对普遍的现象究竟是怎样形成的,我们此刻如何教育孩子,可以有更好的结果。

此刻的家长,在教养方式上应注意哪些?

那么我们该注意哪些?其实,还是平时我总唠叨的那些话:

东西别给过多、别过度保护。

不要以自己的感受代入孩子的,以为他们像你想象的那样脆弱。不要屏蔽掉自然出现的各种挫折、缺憾,要教他勇敢地去面对。别怕得罪孩子而不敢对他说一个“不”字,你的任务不是让他时刻开心,而是帮他成长。不要追求让他时刻舒适,衣服永远穿的薄厚得当,食物总是那么及时可口而且颜值高,假期的每天都安排满了让他惊喜连连的活动,找的玩伴都是懂事、家境好、各方面匹配的孩子……总之,别因为爱子心切、因为有能力提供各种物质和资源,而妨碍孩子正常的成长历程。每一种缺憾,在恰当的引导下,都会成为让孩子更强大、更有适应力的人。

记得在各方面随时给孩子推动。

比如:

孩子四、五岁后,逐渐要求他做一些家务活,坚持去做个人的整理事务。这些,不是给孩子增加负担,也不是让他吃苦,这完全没达到吃苦的级别,这只是培养一个独立、负责的人所必需的环节。孩子们在长大过程中,要变得非常习惯做这些事情,可以轻松地就做好,这恰恰是为了让他们成人后少遭罪。这是他们未来能承担更多事务、更大责任的基础!不要因为我们有力气和时间做、心疼孩子、怕占学习时间,就剥夺了他的机会!

找一些机会让孩子适度挑战自己体能、意志等等的极限。比如通过体育运动,让他体验到,经过锻炼与坚持,品尝过日晒与汗水,自己的水平可以提高,潜能原来无限。让他有信心:我是可以忍受枯燥的煎熬,能耐住欲望的诱惑,我知道坚持下来会看到一片不同的景致!

让孩子了解到,每个看似轻而易举的成就与光环背后,都有无数的付出,而是否肯付出,取决于你是否有足够的意愿和激情。所以,你要心怀愿景,然后从脚下的第一步做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让孩子凡事学会自省,少责怪外界,多改变自己。家长不要总把孩子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总是护犊的姿态。你把他放在主动的、强大的位置上,他才会长大强大。

对大一些的孩子,要开始让他清楚,爸妈始终是他的后盾和港湾,但他的未来要靠他自己去开创,他是自己人生的主人,他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对未来的人生道路负责。他要学会少去抱怨现状,着眼于改变未来。

希望这篇文章不要让您回家就对孩子凶神恶煞开始虎妈模式,我们也并非在进行特种兵训练,我们只是要培养独立责、能经受风雨、有力气把世界变得更好的年轻人!






 
关键词: 家长 年轻人 孩子 吃苦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