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陶古焦墨山水展开幕 寻觅古典文明的力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国际在线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2017年1月1日下午3时,“吉祥如意—陶古焦墨山水太行山写生展”在北京798感叹号艺术空间隆重开幕。此次展览展出了陶古创作的焦墨山水作品四十余幅,是艺术家在寻访太行山大峡谷后对深壑幽谷与炊烟村落的诗意描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寄情山水的古人风度是陶古个人气质的真实写照,对古典文明力量步履不停的寻觅与探索也成为陶古作品中蔚为壮观的独特风景。
  北京天开六祖禅寺住持释慧龙、人民大学zhongguo书画导师初中海、zhongguo当代美术创作院院长张津诚、北京文博院院长陈步一、《zhongguo书画报》北京记者站主任曹玉文、中央电视台《传承》栏目总导演朱贵旭、张津城工作室导师单言芳、收藏鉴定家张宝华等多位嘉宾出席开幕式并先后发言,对陶古的作品给予充分的肯定。国际zhongguo书画家交流促进会秘书长张金卫担任开幕式主持。展览于新年的第一天开幕,取吉祥之意,现场更可谓群贤少长咸集、观众络绎不绝。
  陶古,1959年出生,宿州市墉桥人,现居北京。zhongguo书法家协会会员,zhongguo当代美术创作院驻院书画师,zhongguo国画研究院研究员,zhongguo北京天开六祖禅院书画社社长,zhongguo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签约书画家,zhongguo杏花村书画院艺术顾问。1999年北上京城师从王镛,对传统山水进行系统学习,主攻宋、元时代的文人画。此后,又深入研究黄宾虹大师的山水画,以书入画,从笔法到墨法都有长足的进步。2002年以来,绘画作品以焦墨为主,师从初中海先生。近年来,其书画作品先后在zhongguo美术馆,中央电视台水墨丹青书画院,合肥博物馆,济南美术馆,南京美术馆等多地展出,以潇洒俊逸的个人绘画风格为人所知。作品先后刊登于《美术教育研究》、《神州》、《安徽文学》、《安徽商报》、《zhongguo书画报》、《人大》、《书法导报》、《书法教育》等业内杂志,艺术家本人多次接受央视、zhongguo教育电视台、zhongguo数字电视台、腾讯、优酷视频等媒体的采访报道。2016年应邀出席中央电视台《泼墨中华情》猴年春晚。
  明陶宗仪在《辍耕录·写山水诀》有言,“作画用墨最难,但先用淡墨,积至可观处,然后用焦墨、浓墨。”作为最古老的绘画手法之一,焦墨画较水墨难度更高,对画者的水平也有着较大的要求。在陶古的焦墨山水中,如虬龙经天般的苍茫笔力无疑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古典文明的呼唤和对温暖人性的关注则是陶古作品中更为可贵的地方。
  著名画家初中海在文章中说:“陶古是我的学生,他的zhongguo画创作在审美旨趣、价值追求、表达方式等诸多方面体现着一种矫然特立的个性:一是坚定的zhongguo文化立场,二是比较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立的艺术取向,三是不同凡响的笔墨功力。”垂钓、汲水、纳凉,在陶古的笔下,唯有黑白二色的焦墨画纸上也可以跃动色彩斑斓的村落生活。他的作品倾注了新时期的“传统派”画家对于当代社会的关注和思考,是一种后工业文明社会对于农业文明伦理社会的迷恋、寻觅和呼唤,充满温暖的人性。
  常常在深夜披件外衣就移步至案前创作的陶古对艺术的态度是:恣情、专注、创新。在多数画家在消费zhuyi时代直面人的基本生活状态时,陶古安居于自己的内心,用传统笔墨探索“人之为人”的价值与快乐。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17年1月15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