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陕西文创者的艰难创业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三秦都市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或许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潮,穿过钟楼走到回坊,从大雁塔再到秦俑坑,商店里贩售最火爆的,仍是各色的小吃。琳琅满目的旅游纪念品要么像义乌小商品一样缺少质感,要么如复制文物般高不可攀,这样的购物体验尤其对青年人来讲提不起半点购买兴趣。
  “转了圈想买点特色产品,但发现都大同小异,卖了几十年的兵马俑塑像。看着也没什么兴趣。”来自湖南程先生的话或许代表了部分消费观。
  “整体看,关于西安本土文化产品,讲好西安故事的旅游商品仍然很少。”旅游商贸学院大二学生程昊然告诉记者。
  陕西文创产业发展缓慢
  记者从陕西省文物局了解到,目前仅西安市已有各级各类博物馆121座,数以百万的收藏展品背后要说没有故事缺乏内涵,是万万说不通的。“无锡的灵山景区没有故事,专门创造故事,设计的佛脚抱枕一年收入近3个亿。陕西是遍地故事但始终没人能把故事讲好、变现。”西北工业大学教授余隋怀说。
  也不尽然,如果你仔细观察,在回民街、在大雁塔的零散角落里稀稀拉拉点缀着几家小小的文创店铺,羸弱的好似刚出生的嫩草。
  “据我了解,西安这边做文创产业叫得上名字的企业超不过十家。”文创旅游产品的“西遇记”创始人张茜告诉记者。
  据统计,2017年端午假日期间,西安共接待游客425.78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更是高达15.46亿元,然而作为旅游产业链重要一环的旅游商品文创业占比却低得要命。
  这个已发展十多年的行业为何如此萎靡不振。
  “我们现在基本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接些外包业务维持公司基本的运营;另一方还在坚持做原创动漫,只不过确实比较艰难。”唐煌文化创意公司负责人严河表示。
  而严河的现状正是许多文创公司面临的尴尬处境,立志做原创动漫IP的陕西唐煌文化创意公司,2014年他们设计的动漫形象“秦亲宝贝”一经推出就大受好评,但后来因产权纠纷,在经历了近两年的官司之后,最终的开发只能不了了之。
  从创作者角度来看,抄袭雷同、投入大、见效慢,资金链缺乏以及缺乏清晰的市场定位等等一系列因素极大地束缚了整个陕西文创产业的发展。
  行业转变的关键在于思想
  在今年端午节被列为热点城市的西安,其旅游热度必定会持续增长,但面对游客蜂拥而来的背后,余隋怀教授并不认为陕西的各行各业已经准备好了。
  “最根本的是思想观念没有解放。”余隋怀说道。
  某次,他带领学生借鉴某博物馆的文物设计了一款产品,还没有真正投入市场,就收到这家博物馆的律师起诉函。“虽说文物的知识产权是归其博物馆所有,但是也请站到设计者角度思考问题,他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还不知道是否能被市场接受,就要付费,这并不合理。从共享思维来看,博物馆的赢利点更多在于如果这款文创产品成功的话,可以分成,这才是真正的赢利之处。而不是文创公司还没有做,就考虑如何杀鸡取卵,这种思维实在是不可取。”
  在他看来,一些历史博物馆仍是保守式思维,用着国企经营模式来经营博物馆,对此余隋怀教授也呼吁博物馆可以将资源释放出来。也希望由政府出台相关促进旅游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其中一点:所有关于涉及文创开发的资源应做到共享。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