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浙江美术馆昨竣工 美术梦想照进杭州现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今日早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十几年前,我和肖峰、许乃均三个人一起,寻遍了西湖边,我们想给未来的浙江美术馆找一个地方,一直走到万松岭路口,我们不约而同地说,‘哦,这块地方好,就是这里了。’”昨天上午,几百个人在淅淅沥沥的冬雨中目睹了浙江美术馆的诞生。著名画家孔仲起先生身着一袭灰色长袍,眉飞色舞地反复向身边人念叨着那一段回忆。对于这位发须已白的老艺术家来说,眼前矗立的银灰色建筑,仿佛是一场等待了十几年的梦,而昨天,梦想终于照进了现实。

  建筑呈现低调的华丽

  从2005年开工以来的两年多时间里,浙江美术馆天天在西湖边成长,却一直用钢筋水泥的外表,保持着低调的神态。昨天,当眼前那个如同雕塑般的银灰色建筑,以完整的面貌矗立在大家面前时,很多人都被它清丽大气的气质震撼了。

  它如同刚刚从程泰宁院士的构思草图里扑腾出来一般——它很矮,矮到远远望去,几乎完全融于西湖边的景致;它很现代,玻璃顶错落有致,身姿层层跌落;它又很江南,主调是灰色的,如同一座粉墙黛瓦的江南民居;它使用了许多当今最先进的建筑材料,却与身边的原始绿色共生。在这样一座建筑面前,所有的矛盾元素都像被收编了,呈现的只有和谐。

  “一些先期来参观的专家说:设计师很克制啊。开始我还不知道这‘克制’是什么意思,后来才晓得是在称赞我们。”昨天,负责工程的zhongguo联合工程公司的领导说,“美术馆不需要张扬装修艺术,因为艺术作品才是主角,所以内部的装修非常‘克制’。”

  尽管外表很低调,不过美术馆设施却是国内一流的。昨天,据美术馆常务副馆长胡小罕介绍,浙江美术馆有14个展厅,展线2800米,配备了恒温恒湿、气体灭火等先进设备。这些专业的术语意味着,这里的设备十分先进,足以展出世界上最昂贵的画作,承担最挑剔的画展。“我们的安全设施都是一流的,有2900平方米先进博物馆标准的库房,就连四个藏品库的门都是按照金库的标准设计制造的,现在一幅作品动辄几百万元,安保设施可不能怠慢了。”中联公司的工作人员自豪地说。

  “开馆年”展览精彩纷呈

  那么,有了自己的美术馆后,我们的老百姓能看到什么?    

  按照原计划,至明年年中,浙江美术馆就将正式开馆运行。所以,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上半年被称为“开馆年”。毫无疑问,这一年,期待已久的浙江人将迎来一桌艺术的“满汉全席”。

  “首先是浙江省重大题材创作,大概有100件作品,表现当代美术创作的。”昨天,省文化厅副厅长鲍贤伦掰着手指一一细数开馆年的大展,“然后我们还在策划落实一个zhongguo古代经典美术展,还有外国艺术家的展览等等。”他说,在“开馆年”里,将集中当代、古代,zhongguo、国际的重要展览。

  早在今年6月主体建筑完工前,胡小罕就曾向记者率先透露,美术馆正在筹划开馆后的首个重量级展览——《宋代绘画特展》。这个展览将汇集国宝级的大部分现存宋画珍品。除了联系故宫、上海博物馆和辽宁博物馆三大国内收藏机构外,他们还准备向海外国际收藏机构借展。如果展览最后运作成功,其影响力将堪比2002年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

  已拥有1556件“家当”

  昨天在竣工典礼的现场,来了许多特殊的客人,他们把家中珍藏多年的艺术作品捐献给了美术馆。

  从上海特意赶来的周逢盛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是著名雕塑家周轻鼎的儿子。周轻鼎不是杭州人,却与杭州颇有渊源,曾任国立艺专的代理校长(zhongguo美院前身)。而令老杭州人记忆深刻的孤山梅花鹿雕塑,也是他在70多岁高龄时亲自创作的。1965年,这些“梅花鹿”毁于文革,这让老艺术家痛心疾首,生前,他一直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在杭州留有一席之地。“我们把父亲留下的200多件作品都捐给了浙江美术馆。”现在,美术馆计划邀请一批周先生的学生,将部分作品复制放大,置于美术馆的公共空间内。

  除了社会捐赠,省里每年还投入1000万元左右的专项资金,通过活动征集、协商征购、拍卖收购、寄存代管等多种方式,征集名家作品。目前,已经累计征集20批1556件。

  那么,每年投入1000万元,在艺术品价格高涨的今天,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有自己的镇馆之宝呢?“这样重量级的作品,1000万元是肯定不够的。只要确定有合适的作品,省里一定会下决心拿下。”鲍贤伦说。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