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1699·桃花扇》上海“华丽转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1699·桃花扇》剧照资料

在3月25日至4月13日东方艺术中心即将举行的“迎世博·长三角名家名剧月”系列中,同时将有10台15场京、昆、越、甬的扛鼎之作上演,其中,将于4月10日-11日上演的昆剧《1699·桃花扇》是唯一的“新面孔”。 
  首次亮相上海舞台,江苏省昆剧院特地排出了几代艺术家共同上演的“传承版”,既有石小梅、胡锦芳、黄小午、柯军4位梅花奖得主压阵,又有两位年方二十的年轻一辈领衔主演李香君和侯朝宗,加上“传奇巅峰”和“秦淮金粉”的重现,《1699·桃花扇》让传统昆曲有“华丽转身”之感。
    重现“传奇巅峰” 
  《桃花扇》是清初孔尚任历时十余年,三易其稿完成的巨作。因为原著中的人物众多,情节曲折,规模浩大,舞台呈现非常困难。
  为了排演《1699·桃花扇》,剧组找到了目前所有散落在民间的曲谱,导演田沁鑫把全剧44出戏删减成3个多小时共6出的舞台演出本,演出本完全忠实于孔尚任原作。之所以在《桃花扇》这一剧名中加入了“1699”,原因是“1699”是孔尚任当年完稿的时间。
  传承版《1699·桃花扇》总投资达400万元,由江苏省老中青三代昆曲演员同台,三十多个年轻演员个个青春靓丽,是《1699·桃花扇》的第一大看点。
  剧中除了石小梅和胡锦芳两位主角,还有几组平均年龄不足20岁的青年演员担纲侯方域与李香君。扮演李香君的单雯首演时年仅18岁,今年也才20岁。剧院除了安排老艺术家帮助这些演员苦练唱腔身段,还对他们的琴棋书画和人文知识进行了两个多月的“魔鬼训练”。
  打造“秦淮金粉”
  《1699·桃花扇》的理想之一是重现当年的“秦淮金粉”,因此请来了中日韩三国艺术家在舞台呈现方面下工夫,导演田沁鑫也前来助阵。舞台视觉由长期旅美的亚洲知名舞美兼灯光设计师萧丽河担任。据她介绍,这次《1699·桃花扇》的舞台将“天·地·人”融合为一体,整个舞台被设计成了一座“透明”博物馆,舞台的左、右侧以及面对观众的正面都设计成“透明”墙体,墙上是若隐若现的明代山水画,舞台的地面也是透明的,仿佛秦淮河影影绰绰的水面。
  此外,《1699·桃花扇》的服装在保留传统款式的基础上,将色彩重新进行了设计。服装设计师表示,就是要在这部戏中展示出昆曲艺术的生旦之淡雅,武将之浓烈。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