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余秋雨:青歌赛“救命恩人”(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青歌赛借余秋雨来提高收视率,余秋雨又借青歌赛的高收视率传播自己的文化理念,这何尝不是一种双赢? 
  4月20日,第十三届青歌赛比赛项目结束当天,余秋雨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了篇文章:《向广大观众告别》。
  已连续三届担任青歌赛综合素质考试评委的余秋雨在文中透露,自己准备“金盆洗手”,下届不再担任青歌赛评委。关于物色自己“接班人”的标准,他提了两条建议:“一是能够以快乐、轻松的心情来面对古今中外的文化话题,并把这种心情传染给广大观众,使大家对宏观文化产生亲切感;二是要有勇气固守文化本位和艺术本位,切忌用空洞的zhengzhi话语和琐碎的历史话语来取代。”
  余秋雨,因为青歌赛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2008年的这个春天,余秋雨第三次作为综合素质评委出现在青歌赛的现场,随之而来的是比前两届更多的鲜花和 “板砖”。口误、软罢工、退赛……自开赛以来,各类媒体上有关青歌赛的头条新闻几乎都和余秋雨有关。作为一项电视选拔赛事中代表精英文化的符号性人物,无论对余秋雨如何评价,不可否认的是,他在青歌赛上的一言一行,已成为很多人守候这个节目最主要的理由。
  在网易娱乐所作的一项调查中,有35%的观众表示自己收看青歌赛的原因是“捧场余秋雨”,表示喜欢听歌的只有 32%。
  余秋雨点评歌手,青歌赛也在考评余秋雨。
  “口误门”、“屏蔽门”和“软罢工”
  “请说出一位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
  某选手:“但丁。”
  余秋雨:“不对,正确答案应该是米开朗基罗。”
  这是3月18日晚青歌赛团体赛文化素质考试的一幕。这让包括记者在内的不少观众心生疑窦:“中学课本上明明写着:但丁、莎士比亚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
  仅仅相隔一天,3月20日,在点评一个流行音乐组合时,余秋雨又冒出了一句:“孔子是战国后期人。”很快,互联网上有网友发帖:“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那时正是春秋时期;而战国是从公元前475年开始的,那时孔子刚刚去世。”
  这两个小事件,也迅速成为众多媒体津津乐道的“文化花边新闻”。
  其实,余秋雨的点评被“挑刺儿”,并不是这届才有的事。
  在2006年的第十二届青歌赛的某场比赛中,余秋雨点评时提到“仁者乐山”,将其中的“乐”读成 “le”, 随后便有观众打进热线,称在该成语中,“乐”应读“yao”。
  余秋雨后来对此做出回应:他的发音没有错误,“一种是书面语言,一种是口头语言。”他又进一步解释,“我在评点的时候,还愣了一下,想要不要读‘yao’。但我想对于大部分普通读者来说并不知道这个读音,所以我最后才读了口语中大家熟悉的读音。”
  这样的解释被有些批评者视为“文过饰非”,甚至有人不无尖刻地称其为“余铁嘴”。
  针对本届比赛中余秋雨在文化素质考试点评时出现的错误,青歌赛导演陈雨露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 (余秋雨)目前出现的只是口误,而不是“原则性错误”。
  在3月20日的比赛中,余秋雨主动承认了自己在头天比赛中出现的一个“口误”:“我说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死于 1916年4月23日(该日于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 编者),这是不对的,应该是1616年。”
  而对大家更为关注的孔子身处时代的问题,余秋雨说:“那道题,我的全部点评都在讲孔子生活在春秋后期的事,前后都在讲这一点,嘴巴里边却突然冒出了一个‘战国后期’”。他同时表示,希望大家能够接受随口讲述的直播方式,“因为这是媒体民主的一线光明。这其实就是直播的魅力,直播本身也是一个原生态。”
  青歌赛的元老之一、现任监审组成员的李双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请余秋雨和徐沛东他们做评委,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是百科全书,“况且百科全书中也是有错字的”。
  “口误”事件还未全然平息,“屏蔽门”的风波又起。
  3月25日晚,余秋雨像往常一样在电视直播镜头前为选手和观众答疑解惑。当他评点“火烧圆明园”时,引用了雨果那句关于“两个强盗”(雨果此处所言的“两个强盗”系指英国、法国—— 编者)的名言,电视画面突然被切, 观众看到的是两分钟之久的青歌赛宣传片。
  这一反常的情况让人们纷纷猜测:余秋雨说了什么而被“屏蔽”?有意思的是,一些原本对余秋雨的“口误”口诛笔伐的网友,在这一事件上出奇一致地力挺余秋雨。甚至有网友发表公开信:“我们想知道余老师您后来到底怎么讲的?央视不该剥夺你的工作权。”
  与央视方面对此事一味回避的态度不同,余秋雨在这个问题上显得很豁达:“我觉得这个太正常了,我又没有发表zhengzhi演说,又不是在竞选国会议员。国家电视台在面对任何节目的时候,觉得这段讲长了,或者这段可能有点不合适,剪一剪太正常。就像出版社有时候需要删掉我的几句文句一样,我也会经常删我学生的博士论文。其实我到现在也没问过什么被删掉了 ,我完全不知道这个事情。”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