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功夫熊猫“点中”中国动漫软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一只又憨又傻又胖的功夫熊猫,几乎一夜之间在上海掀起了一股全民观看的热潮,伴随着喜爱《功夫熊猫》的人群日益壮大,关于“为什么西方人可以把zhongguo元素运用得如此出神入化,我们却拍不出这样片子”的议论一时又风起云涌。尽管这个话题就像“zhongguo足球为何冲不出亚洲”一样,每一次都让zhongguo人感到沮丧,但每一次被触动神经后,喜爱动画片的人们依然会不解地追问,zhongguo动画,究竟怎么回事? 
  第四届zhongguo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昨天在上海刚刚闭幕,炫动卡通每年的“卡通总动员”又将来临,看着展会现场潮水一样的人流、各大动漫厂商铺天盖地的广告,国内的动漫产业看上去似乎方兴未艾,但就在这样的表面繁荣下,一种悲观的情绪却弥漫在大多数动画片从业者中间。和外界的一味声讨和指责相比,这种来自业界的迷茫和无奈,更让人为zhongguo动画产业的前途忧虑。  

  软肋一:成本
  没钱,也没时间
  面对“我们为什么拍不出《功夫熊猫》”这样的问题,所有从业者似乎都觉得这是个没什么可讨论的话题,因为zhongguo电影和好莱坞大片本来就没有多少可比性。而zhongguo动画业和美国动画的差距更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存在于几乎所有的环节。但是,最具说服力的数据显然仍是投资:《功夫熊猫》的制作成本是1亿美元,制作周期是5年,这还不包括导演花了30年时间研究zhongguo文化和zhongguo功夫。
  时间:急着要成果
  上海今日动画董事长张天晓是业界的知名人物,无论在市场还是创作上都颇有成就,他制作并导演的动画片《中华小子》在去年一年内横扫西方动画片市场,在法国等地都成为收视冠军。在他看来,zhongguo动画片致命的问题是太“快”了:“zhongguo现在所有的东西都是快餐文化。国外像迪斯尼、梦工厂这样整体实力比我们强好几倍的公司,创作一部动画片最短的时间周期是四年。那么,以我们的实力,怎么可能用两三年制作的一部片子超越别人?”
  遗憾的是,即使是时间这样的成本,在我们国家的动画创作中也不能保证。“大家都急着希望看到成果,几乎没有什么人愿意花这么长的时间周期,做一个不知道将来的事情,尤其是体制内的领导,更不会有人愿意。四五年时间,领导的政绩怎么办?到时候说不定人在哪里还不知道呢。”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早报记者,她曾经问过美影厂的人,当年的动画片像《大闹天宫》、《西岳奇童》、《葫芦兄弟》这么好看,现在为什么反倒不做剪纸动画、不做水墨动画了?而上海美影厂的回答是:“那样的片子费钱费时间。”
  然而,在动画从业者看来,时代不同了,创作环境自然也不一样了。那个时代是不考虑利益回报的,更不计较时间成本,大家都安心自己的工作。当年可以花那么长的时间,做《黑猫警长》这样20分钟剧集时长、用胶片拍摄的影院片,在今天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根本是不可能的,如果现在有人提出这样的立项,一定会被人认为“疯了”。
  资金:投资没保障
  没有钱,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尽管国家每年对动漫产业的资金扶持与日俱增,尽管政府每年拨给动画片的创作资金看上去也蔚为壮观。但在从业者看来,这些钱对于创作一部好的动画片依然是杯水车薪,上海美影厂近年最大投资的一部动画电影耗资1500万元,听上去已经是天文数字,可是和《功夫熊猫》将近7亿元人民币的投资相比,数字上无疑存在着巨大的落差。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动画电影光靠政府投资是行不通的,只有社会资本的介入,才会有生机。而现在,虽然政府的政策一再鼓励动漫产业,但对于动画片的投资,却有着很多现实的政策瓶颈:首先,动画制片许可证,把很多的社会制作力量拒之于门外;其次,也是更严重的问题是,动画片是个周期极其长、投入极其大的投资项目,但在现阶段的zhongguo,资金风险几乎完全集中在投资人那里,即使顺顺利利拍出来,还有可能遭遇被广电总局审查不通过而“毙掉”的命运。而在国外,电视动画都有“预售”体系可以保障前期资金,不管什么动画片,只要立项了就能播出。但在zhongguo,血本无归,却很有可能是投资动画片的后果。
  一些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zhongguo动画制作公司的日子几乎都不好过,因为找不到资金为创作“买单”。大多数公司都做着为国外动画片“加工”的业务,一个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活,但足以混混日子。少数有理想的公司,通过加工业务的收入,自己给自己买单,搞一些原创作品,但微薄的投入,绝不足以支撑精品的出现。更多的动画人在有限的条件下,只有制作一些时间很短的短片,小打小闹,支撑zhongguo原创动画的梦想。

  软肋二:人才
  给钱给时间,谁来拍出《功夫熊猫》?
  不少人对动画界大哭缺钱很是反感,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就算给了你时间和钱,zhongguo动画也不见得有能力拍出《功夫熊猫》这样的片子。一位电影界的资深人士就认为:“电影关键是创意,zhongguo人缺少让人值得掏钱的动画创意,如果你的故事足够吸引人,肯定有资金愿意上门,但问题我们现在的故事都太……”
  编剧:三四流的写动画
  几乎所有动画界的人都有共识,动画片的故事很重要。只有故事打动人,这部片子才有可能成功。《功夫熊猫》的故事虽然看似简单,但却趣味十足,文化内涵丰富,并且每个形象都有着鲜明的性格,还有着时代的特征。而只有这样的故事,才能同时吸引儿童观众和成年观众。
  在张天晓看来,动画片创作中,很大的问题是从来不重视编剧:“动画片编剧的稿费比导演低得多,大致也就几千元一集,但如果去写电视剧至少一两万元一集,最顶尖的电视剧编剧甚至可能有10万元一集。所以我自己拍动画片,从来不叫国内的动画片编剧。很简单的一个问题是,如果你是一个编剧,为什么还会在写动画片,是你对这个行业有多热爱吗?最大的可能,只能说明你是个三四流的编剧。”话虽有些残酷,但却很入理,动画片的编剧和影视编剧没有本质的不同,但目前,还没有什么大牌一流的影视编剧,会介入动画片的创作。
  设计:自己也没法看
  已经在动画行业呆了快20年的任从容,一直从事动画设计的工作。被问及zhongguo动画的现状以及和《功夫熊猫》的差距,他说,我们行业内都觉得没脸谈这个,每个环节都有问题,“状况很糟糕”是他反复说的一句话,“现在的繁荣和部门的支持其实都是假大空的,最直接的表现是,一年没有几部能看的东西。甚至我自己,经常都会觉得自己做的东西没法看。”
  记者很诧异于设计者自己都不能认同自己的作品,但任从容却很坦承自己的无奈:“我那个时候做《勇士》的人物造型设计,一开始很有表达的激情和兴奋,但自己在设计过程中就知道,这个作品注定是失败的,但是很多事情没有办法改变。其实在前期的时候,就已经很有挫败感,包括故事的设计,他们希望把动画片当成教育,但其实,动画电影就是一个电影的形式,它不是一个教材,观众不是来受教育的。”
    然而,尽管大部分创作者都会意识到问题,但几乎所有人都没有决定权,让任从容最感郁闷的是,即使在人物造型这一块,自己也没有太多自主权,设计过程中会受到各方面的牵制和影响。“其实,我觉得还是对创作者缺少尊重,很多在那里指手画脚的人,应该考虑自己究竟懂不懂这一行,自己的审美究竟是否专业?”任从容说。
    整体:改行游戏设计
    没有ziyou创作的空间,让动画片从业者更感到江河日下的是,现在连生存都变得艰难。回忆1991年刚入行的时候,任从容说,那时候大家基本都在做国外动画片的加工,每个人都收入很高,尤其是和当时整个国家大多数人收入相比,那是很明显的好。但是后来,很多行业的人有了一定的经验,就会很失落,大家都不想为别人做附庸,就想自己做原创。然而,现实的境遇是,创作的环境,让很多设计人员感到生存危机。
    “很多人都会觉得动画行业前途无量,其实,现在我们这个行业大多数人真的都挺苦的,收入不稳定,生活状态就很差,很多我们业内的人,现在都改行去做游戏设计了,那个东西挣钱,相对更容易些。”
    事实上,除了从业人员,整个zhongguo动画业都处在一个生存危机中。在张天晓看来,目前,zhongguo动画的制作水平并没有达到顶级水平。zhongguo动画赖以生产的主要收入来源“动画加工业”正面临着很多国家的竞争,包括韩国甚至印度在内,他们的人力成本现在甚至可以低于zhongguo,    “如果这块阵地丧失了,那么zhongguo动画,究竟该何去何从?”
  软肋三:题材
    “你怎么能丑化国宝熊猫?”
  如果是zhongguo拍《功夫熊猫》,能不能立项还是个问题。
  在关于《功夫熊猫》的讨论中,一个普遍的论调是,《功夫熊猫》诞生在美国,是zhongguo动画的悲哀。事实上,zhongguo动画从《大闹天宫》等作品开始,就注重对zhongguo本土文化的借鉴和探索,但十多年来,在美日两大动画强国的压力之下,我们愈来愈找不到自己的定位,这看似是市场的因素所导致的,但究其根源是丢掉了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另一方面,美国的动画业却一直不断从zhongguo文化中寻找动画艺术主题,《花木兰》、《功夫熊猫》无一不是如此。
  困境:观念上扣“帽子”
  不过,在动画界普遍看来,zhongguo传统题材是很难把握的。不仅因为传统题材内涵丰富较难诠释,关键的问题是,很容易在观念上会被扣上沉重的“帽子”。一位在动画界多年的资深人士认为,zhongguo人创作传统题材,不会像美国人那样轻松,相反更容易会背上沉重的历史十字架,每做一个题材,都会考虑“领导会不会喜欢,专家会不会跳起来”。他说了个笑话,就在不久前,有一部神话电视剧《愚公移山》送到央视,审片时被希望改名,制片人问“为什么?”,答案是“因为会联想起地震”。无独有偶,上海美影厂恰好今年也有计划拍《愚公移山》,在这样的环境下,束手束脚是难免的。
  “如果《功夫熊猫》是zhongguo人拍,说不定还没立项就被毙掉了,因为一定会有专家说,你怎么能丑化国宝熊猫?!”这位业内人士说。
  坚持:寻找本土文化基因
  无论如何,在经历了一段模仿和照搬洋卡通的懵懂时期,制作“zhongguo故事、zhongguo形象、zhongguo风格、zhongguo精神”的动画作品,开始成为zhongguo动画界的共识。
  “我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民族民间文化已经潜藏于zhongguo人传统的生活方式之中,只有真正具有zhongguo特色的动画形象才能真正打动国人的心。”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认为,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并不是一味回到“古装戏”状态,而是从本土文化中探索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之间的生态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血脉联系,“从本土文化中寻找动画语言并非照搬照抄。如果仅把一些传统文化样式和表现形式直接搬到动画片上,或许永远找不到与时代的对接点,应当从文化生态体系中,寻找当代人所缺、所想、所需的精神和文化境界。”

  ◇ 记者手记
  最关键的与最缺乏的
  zhongguo的动画产业究竟该怎么办?在早报记者的调查过程中,动画产业界人士普遍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对于动漫产业与日俱增的支持,无论是政策还是钱,究竟有没有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阶段,在国外动画片及其衍生产品纷纷涌入zhongguo市场的特殊时刻,提倡和保持动画艺术的民族性显得尤为重要,真正体现zhongguo文化特色的动画形象恰恰是目前我国动画产业最缺乏的。
  张天晓说:“现在我们的动漫产业有一种倒挂现象——动漫基地比公司多,公司比片子多。国家每年几个亿的投入,但是究竟有多少放进了制作动画片呢,钱全散掉了。” 
  在张天晓的观点中,目前解决zhongguo动画最实际的做法是“成立一个国家队”,集中全国方方面面的力量,无论是创作、制作还是发行人才,一年主推一到两部片子。但即使这样,至少也要四五年后才能出精品,因为动画片需要的是长期投资,队伍培养也是如此,只有长期坚持投入,若干年以后才会有结果。
  而在更多动画制片人眼中,zhongguo目前需要解决的还有电视台对动画片的态度。因为在国外,动画界的主要支撑是电视动画,国外电视台的收购价非常高,并且有预售制度,但在zhongguo却非常之低。动画片的一般制作成本是一万元一分钟,而电视台收购价是几百元一分钟,不仅如此,电视台的节目采购部门对于动画片,往往更为随意和轻视,因为成人观众不会看,领导也不在乎。“只有电视台提高对电视动画的收购价和重视度,zhongguo动画的产业环境,才会慢慢好起来,人才也才能从中成长涌现。”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