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80后”网友依赖搜索引擎 不记忆不思考(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从早上一睁眼开始,去哪儿吃早饭,坐哪儿路车,文案怎么写,作业怎么做,下班放学之后去哪K歌,明星们的八卦,哪个牌子的化妆品更适合自己,身体突然出现的小毛病,电影里的小细节,甚至是回家途中偶然遇到的那只猫的品种都成了内心永远比外在火热的“80后”搜索的对象。

最近,一篇名为《“80后”通病》的帖子在各大论坛上火热转载着,因其准确的概括引起了“80后”强烈共鸣。其中一个“症状”就是:

“不问问题,相信百度和谷歌的权威,多数人喜欢用搜索引擎思考,将搜索引擎作为自己的智囊。”

知之为知之,不知搜了便知

网友progame在一篇博文中这样描写自己被网络引擎控制的生活:“今天在乐购超市看到猜灯谜活动,以我的智商,看了半天,好像一个也猜不出,因为对于这种东西我们现在已经丧失了探索的兴趣和钻劲了,管它什么谜,google一下吧,因为出谜的人也是智商有限,买本书或者随便网上找找应付应付,那么猜谜的我们呢,自然也是google google。”根据zhongguo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2007年搜索用户分布图”显示,有将近80%的用户年龄段分布在18岁~40岁之间。其中18岁~24岁,即“80后”所在的用户群组所占比例最高,已经达到37.84%。

1985年出生的小杨,网龄8年,目前正在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攻读会计专业的硕士学位。那篇帖子里大部分“症状”他都符合,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准典型性‘80后’”。对于搜索引擎,他“依赖并且享受着”。

小杨还向记者说起他最近的有趣经历:“那天晚上,我像平时一样打开电脑,开始浏览国内的论坛,准备畅快地‘潜水’,突然间,满眼的‘俯卧撑’让我觉得我仿佛是来自另外一个星球的。同屋的室友也跟我一样,满头雾水。我顿时就慌了,手忙脚乱地打开百度。等到答案出来的一刹那,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对于这种依赖,他很无奈地说:“产生依赖固然不好,可是我实在无法忽视它带给我的方便。”

闷骚爱“闷搜”

如果使用搜索引擎也像练武功那样有个功力强弱之分,那网友progame和小杨充其量也就算正在修炼中的“令狐冲”,而“岳不群”们早就宣布自己已经达到了“三不境界”:不记忆任何资料、不思考任何问题、不撰写任何文案。

对于这样的现象,专家们也曾不止一次地表达过异议和忧虑。但“80后”似乎有着自己的“偏执”。

一篇名为《“80后”:我们的幸福生活在哪里》的网文这样写道:

“多元化的文化和思潮扑面而来,我们眼花缭乱,必须要迅速吸收、消化、排du、恢复,没有什么精神导师的指引。各种媒介抛给我们真真假假的信息。新闻里整日播放着让时代蒙羞的事件。‘大人’和书本早已不能解答我们大多数的问题。”

而根据笔者对华中某高校新闻传播学院大四毕业生和研一学生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调查对象分布于21岁~25岁之间,即“80后”所在人群。他们93%以上都是独生子女,凡事都习惯独自分享和承担,但在内心深处很渴望交流和沟通。浮躁、迷茫、孤独、自信、自卑和无奈等情绪在他们描述自己的心理状况和对未来的打算时体现得较为明显。研一学生薇薇在调查中说:“父母总是觉得我很优秀,我在他们面前也比较自信。而现在马上要面对社会了,我又觉得我特别渺小。这种落差很大。”

也正是因为这种集自信和自卑于一体的矛盾情绪,让“80后”渴望交流却难以向别人敞开心扉。用一句流行的话说就是属于闷骚型的。小杨在采访中告诉记者:“有时候很想跟别人聊一聊,但总怕自己这么主动会让人家觉得奇怪,而且我说了他们也不见得会理解,这样反而失去了交流的意义,所以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要是真的有问题不懂的话,也是直接去网上搜索更方便、准确。问别人很麻烦,而且他们也不见得很清楚啊。”

所以,当闷骚的“80后”遇到了科技时代的信息大爆炸,他们选择把脑袋里涌动着的问号通通交付给“威力强大”的搜索引擎,默默地享受着那一次次的“醍醐灌顶”。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