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看到《辞海》,我们就想起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夏征农同志的生前友好和市民群众昨天纷纷赶来为他送行

昨天上午,上海龙华殡仪馆,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胸前佩戴着白花,眼中噙着泪水,默默排队,深深鞠躬,为百岁革命老人夏征农同志送行。告别大厅正中,悬挂夏老的遗像,照片上,夏老眼神坚定,风骨依然。
    
    夏征农同志早年为革命出生入死,新zhongguo成立后担任领导干部铁骨铮铮,晚年以高龄担任《辞海》等大型辞书的主编,无论是戎马生涯还是在文化部门工作,他的经历都堪称传奇,一如大厅两旁挽联所书:革命八十年一腔正气毋骄毋谄未负dang员称号,学问无止境数卷诗文有风有骨可供后人品评。
    
    江西老乡失声痛哭
    
    送行的队伍中,有一位身穿洗得发白的蓝色涤卡中山装的老农,他依依不舍地绕着鲜花翠柏中夏老的遗体走了一圈后,悲伤地告诉工作人员,自己是夏老江西老家的乡亲,希望能多留一会,再看夏老一眼。工作人员告诉他,可以再排一次队。老人于是默默走出大厅,重新排队,当他再次走到夏老身旁时,忍不住悲痛,跪倒在遗体前,失声痛哭……
    
    像这位老人一样,许多来送别夏老的都是华发满头的高龄老者,他们有的是夏老生前的好友,有的是曾一起并肩作战的同事,虽然年事已高,有的甚至连走路都已不稳,但这并不能阻挡他们来看夏老最后一面。
    
    八旬警卫深情回忆
    
    80岁的姜世民曾是夏老的警卫员,当他得知夏老追悼会的消息,孤身一人从安徽合肥坐了3个小时的动车组赶到上海,为老首长送行。回忆起与夏老的交往,老人难掩悲声:“虽然做他的警卫员只有3年,但他永远是我最好的首长。”
    
    1947年,夏老在山东海阳盘石店任华东建设大学校长。由于当时胶东地区敌我斗争比较激烈,他的好友许世友出于安全考虑,便把自己的警卫员姜世民派给了夏老。姜世民老人记得,1947年的一天,夏老正在上课,突然通知敌人来袭,炮弹已打到了学校里,许世友将军一再派人劝他撤离,但却被夏老一次次拒绝了:“我要和我的学生在一起,他们不脱离危险,我也不走!”
    
    最后,夏老是被硬“架”上吉普车离开的。临行前,他对姜世民千叮万嘱,一定要把所有学生带到安全的地方。“我以性命担保,才让他放心地离开。”姜世民老人动情地说,当年夏老的1000多名学生中,有邹家华、杨堤、杨海波,很多人后来都成了国家的高级干部。
    
    友人之子难忘教诲
    
    看到记者手中有笔,一名男子借了过去,将挽联抄录在纸上。他告诉记者,他叫王怀成,来自山东,是当年夏老在山东工作时老同事的后代。“我们这次一起来的有3个人,两个从山东来,一个从北京来,我们小的时候和夏老的子女一起玩。”
    
    讲起夏老的风范,王怀成感慨万分,“从小就听夏老的教诲,做人一定要遵纪守法、戒骄戒躁。这一辈子都无法忘掉。”
    
    检察官送别“忘年交”
    
    一位手持相框、神情沉痛的吊唁者在送行行列中格外引人注目。他叫刘炳华,是上海人民检察院的一名高级检察官,也是夏老生前的“忘年交”。相框中装裱的,是夏老生前相赠的墨宝——“情系黎民”四个大字。
    
    刘炳华与夏老结缘,是因为夏老生前在他所在的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做过顾问和会长。刘炳华告诉记者,夏老的题字是为他的一本书写的书名。“夏老的题字是一种嘱咐,让我明白,作为一个检察官,一名执法者,心中时刻都要有百姓,要以他们的利益为重。”
    
    昨天送行的人中,还有不少中学生。因为年龄的关系,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可能对夏老并不熟悉,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夏老的景仰之情。一位姓周的女学生告诉记者,从老师那里他们得知,大家经常翻阅的《辞海》就是夏爷爷主编的,他坚持真理,一丝不苟的精神永远是学习的榜样。“看到书桌上的《辞海》,我们就会想起,有这么一位可亲可敬的爷爷。”  本报记者  潘高峰







 
关键词: 辞海 想起 新闻信息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