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深深触动和抚慰几亿观众的心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一代电影大师谢晋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精神没有消失。上海电影人日前举行了两场隆重的追思活动,一场是为了谢晋电影回顾展开幕而举行,一场是谢晋任名誉院长的上海大学影视艺术学院自发举办的追思会。潘虹、倪震、任仲伦、石晓华、黄蜀芹、鲍芝芳、李歇浦、于本正、金冠军等沪上知名电影导演、演员和学者汇聚一堂,深情追忆大师风范,畅谈谢晋的电影艺术和电影文化,再一次地缅怀和重读谢晋。
    
    红色经典  革命人道zhuyi
    
    纵观谢晋电影,几乎每部作品都达到相当的艺术高度。谢晋的作品为什么起点会这么高?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说:“谢晋是上海电影艺术传统风格最忠实、最有深度的传承者。上海电影艺术特征是现实zhuyi,用zhongguo传统的伦理道德来观照现实生活现象,用充满正义感的道德观来探究民族命运,以及民生问题。谢晋的电影继承和发扬了这一点,成为上海电影艺术精神的集大成者。”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倪震认为,谢晋的一生是吸取zhongguo伦理道德的精华,继承和发展zhongguo主流电影传统,推动上海电影前行的一生。谢晋电影将zhongguo扬善惩恶的道德观主题和充满社会zhuyi人道zhuyi的叙事,推向了新高度。如谢晋在《红色娘子军》中将个人的爱恨情仇与革命英雄zhuyi叙事巧妙结合,而在《舞台姐妹》中则将姐妹恩怨,梨园情仇和社会制度的变迁熔于一炉。
    
    艺术追求  摸准时代脉搏
    
    谢晋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谢晋电影创作始终关注老百姓生活状态,紧紧围绕老百姓关注的社会热点进行电影艺术创作,勇于当老百姓的代言人。谢晋的弟子、上影厂女导演石晓华说:“记得在拍《高山下的花环》时,影片中那个带血的欠账单,是谢晋一直铭记在心中的。这部戏拍好以后几经周折,就是为了能不能把带血的欠账单表现出来。有些意见认为太尖锐了,但是谢晋觉得烈士在乡下的母亲和妻子,以及那些善良的老百姓,要继承烈士遗志,要用自己的力量来还这些欠账,但他们的生活竟还那么艰难,谁来关心他们?这都是能触动观众感情的爆发点,不能砍。他呼喊:‘这是我们老百姓、普通人民群众最好的本质,我就是应该把它表现出来!’在谢晋的坚持下,这一细节保留了,后来烈士的抚恤金提高到2000元。谢导用自己的作品成为人民群众的代言人,所以人民群众喜爱他,喜欢看他的电影。”
    
    谢晋电影总是偏重于在社会zhengzhi风云的大开大合中,展示人物命运的大起大落。任仲伦分析,无论是《天云山传奇》中的罗群,还是《牧马人》中的许灵均或《芙蓉镇》中的秦书田,这些人物形象都是在zhengzhi风云的变幻中,被打入生活最底层,蒙受从肉体到精神的扭曲……影片通过人物的命运变化,折射出社会zhengzhi的畸变,而畸变的社会zhengzhi成了艺术批判和反思的焦点,从而透露出了影片的社会意识和现实力量。倪震教授说:“《天云山传奇》在放映时,多少观众哭湿了手帕,冬季看电影散场都忘了拿大衣……他的电影深深地触动和抚慰了几亿人的心灵创伤和历史悲情,呼唤起全国的民族记忆。”
    
    精益求精  追求一流作品
    
    推陈出新,发扬光大,始终是谢晋电影的特点。石晓华介绍,谢导最喜欢跟她说:“石晓华,这段戏你要给我想绝招、高招,没有高招你就不能过关。”谢晋所谓的“高招”就是摒弃旧有模式。在谢导名作《啊!摇篮》的拍摄中,谢导不满足女性在被压迫悲惨命运的浅层次表现,石晓华介绍,谢导接了这个戏以后,告诉我们要挖这个剧本的新意出来,把核挖出来。去陕西延安选外景的路上,他和大家讨论剧本。最后他挖到了戏核:战争破坏了一切,战争也带来了新世界。抓到这个核以后,谢导高兴地说:“这个戏我有把握了,这个戏能拍了!”
    
    导演李歇浦总结,谢晋电影叙述语言没有重复的,正因为这种坚持创新的精神,使谢晋的电影始终站在历史的前端和艺术的高峰。任仲伦说,谢晋即使在时代潮流中拍片也能保持个人的趣味,如谢晋的《红色娘子军》就触碰到了爱情,在《天云山传奇》《牧马人》里颂扬了人性中的真善美。“一个导演能‘领风骚’三五年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谢晋‘领风骚’不下三五十年,用自己的电影作品构成群体高峰,撑起了上海电影艺术的高度。”
    
    本报记者  周铭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