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不同的文脉 照亮60年写作(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东方早报石剑峰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此次“当代文学60年”研讨会成就了一次华语文学界和评论界的“小团圆”

    3月末,在香港岭南大学召开了“当代文学6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主席台上的钱理群、李欧梵并排坐着,两位出生于1939年的学者一位已从北京大学荣休,一位正准备定居香港。当他们10岁的时候,钱理群像大多数那个年代的zhongguo人一样迎接共和国建立以及之后的一系列zhengzhi运动直至改革开放。李欧梵则与不少人一样漂洋过海来到台湾,历经zhongguo台湾、美国直至如今的香港漂泊生活。“1949年之后,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变和分流,我和李欧梵先生都是1939年出生的,他分流到台湾,我在大陆,个人的命运就有很大变化。”钱理群说。也是在“1949年”,五四之后的zhongguo现代文学和白话文开始分流,走上了不同路途,在zhongguo的大陆、台湾、香港和海外呈现不同的面貌,到今天,它们还无法真正沟通,和其他领域一样。
  共和国建立60年,当代文学60年——也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复旦大学、香港岭南大学和哈佛大学联合举办“当代文学6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陈思和、王德威、许子东、王安忆、朱天心、董桥等一大批华语世界最重要的评论家和作家。会议前几个礼拜,张爱玲的遗作《小团圆》出版,而此次在香港岭南大学召开的这个学术会议,是整个华语世界文学、评论界的一次“小团圆”。类似的“当代文学60年”学术会议可能也会在北京大学、上海大学等国内高校召开。
   与会者名单
  王安忆 王蒙 北岛 平路 危令敦 朱天心 李楠 李欧梵 沉双 范铭如 张新颖 张业松 张隆溪 梁秉钧 梅家玲 陈平原 陈芳明 陈建华 陈国球 陶杰 彭小研 黄子平 黄春明 黄锦树 杨玉峰 董桥 赵毅衡 刘绍铭 郑培凯 卢玮銮 钱理群 骆以军 锺玲 锺晓阳 邝可怡 严歌苓 王德威 陈思和 许子东
  zhongguo当代文学地图
  要重新绘制
  “当代文学60年”,刨去去年被反复讲述的新时期文学30年,前30年还有什么可以讲?土改文学?红色经典?翻开大陆出版的70多本当代文学史作品,前30年的叙述总是被压缩在比较狭窄的篇目里,并且批判、贬低的居多。“前30年有文学吗?”这是记者与会前从不少学者那里听到的质疑。然后就像不少港台学者和作家抱怨的那样,“为什么每一部大陆编写的当代文学史,港台文学只是作为一个附录放在最后?”“当大陆这边的文学被zhengzhi和意识形态控制的时候,港台那边却非常丰富,比如白先勇、金庸等。”而大陆这边读者、学者和作家对港台文学的陌生,很大程度是因为它们没有被写入我们的文学史中。
  其实这样一个问题早在几年前就由复旦大学陈思和教授提出过,他在《zhongguo当代文学史教程》中写到,“当代文学与20世纪前半叶的zhongguo文学、与由于zhengzhi原因暂时还分裂成另一个特殊行政区域的台湾地区文学、与殖民化了一个多世纪于今终于回归的香港、aomen地区文学,构成一个完整的、难以分割的文学整体现象,但目前它却无法沟通、涵盖这些文学现象。”陈思和教授进而写到,“如果缺乏对台、港文学的研究,对当代文学的评价和定位也会把握不准。”但这样一种断裂至今依然存在。
  在与台湾作家骆以军的聊天中,他一遍遍地对早报记者说:“台湾这边有那么多优秀的作家,大陆这边的出版社应该整体地出版他们的作品,比如朱天文、朱天心、张大春、黄锦树等等。”骆以军很谦虚地没有提自己。“在台湾最受欢迎的大陆作家有哪些呢?”早报记者反问。“王安忆、莫言情况可能比较好,但其他作家还是无法被读者广泛接受。”骆以军说。
  陌生是双向的。“无论怎么看待1949年,但之后的华语文学在大陆、台湾、香港各自发育成不同的形态,同一种语言生发不同文学形态,这是我们应该珍惜的地方。但我们互相看不清对方。”许子东说。
  “重新阅读,我们才知道错过太多美好的东西。”陈芳明教授感慨到。他的感慨毋宁说是对大陆、台湾、香港所有读者说的,而这归咎于曾经各自封闭的zhengzhi?但zhengzhi空间已经打开,我们依然对彼此的文学面貌感到陌生。当一个地区、一个作家或者一部作品没有被写入文学史,它们在文学上的存在是十分可疑的。
  虽然在两天的会议上并没有公开倡议要重写文学史,但不少学者和作家在私底下都承认,在离开1949年的坐标已经60年的今天,在十多年来最为积极的zhengzhi讨论空间里,重修一部真正意义的zhongguo当代文学史具有其现实性,至少让不同地区的读者、学者和作家完整地看待整个60年来的华语文学。但谁来写?zhengzhi和现实的掣肘,难免让大陆和台湾的学者左思右顾。“最理想的书写者可能既不是大陆,也不是台湾学者,他最好是海外的华人学者。”好几位学者和作家私下里讨论道。弥合“1949年”之后文学上的断裂,也许是与会学者的一个共识。“60年,是到了重新整理文学传统的阶段了。文学史最重要的就是把压抑的声音写出来。”陈芳明教授说。
  鲁迅和张爱玲活在当代 
  两天的会议中,鲁迅和张爱玲这两个名字一直反复出现。当学者们谈起60年zhongguo当代文学的时候,无论大陆还是台湾都无法绕开鲁迅、张爱玲。
  在大陆这边,前30年只有鲁迅,张爱玲是个消失在历史尘雾中的作家,她根本就不存在。她的作品重新进入读者和评论家的视野已是1980年后的事情,然后被追捧至今。在台湾,“五四”是一个可以被提及的历史符号,毕竟还有胡适他们存在,但诡异的是像鲁迅等一批被冠以左翼的五四作家在台湾也是被绝缘的,阅读鲁迅几乎与zhengzhi恐怖联系在一起,也直到1980年代台湾“解严”之后,情况才有所变化。
  在大陆,钱理群说,“在1949年之后,我们把鲁迅神化,并推广圣人哲学,似乎不是圣人就是罪人。鲁迅本人是反对这一倾向的。” 与会的好几位来自台湾或者出生于台湾的学者回忆起当年小心翼翼阅读鲁迅的惊险经历。而陈芳明教授说,在台湾就算是张爱玲一度也是被批判的,“1970年代,一群民族zhuyi者说她是二奶文学,整个台湾民族zhuyi泛滥时,她又成了罪人。直到1990年代她去世的时候,台湾本土派又批判她。张爱玲和台湾的关系并不密切,但我为什么要把她写进台湾文学史?那是因为有那么多台湾作家直接受到了她的影响。”“台湾作家受到张爱玲的影响很大,我自己不感到高兴,而是悲哀,如果生活在张爱玲的影响之下,是不能有所突破的。”香港大学中文学院杨玉峰教授说。
  “在这次会议上台湾学者谈鲁迅,大陆学者要谈张爱玲。这是非常有趣的。”王德威教授对早报记者说。而在许子东教授看来,会议谈当代文学60年,但最后总绕不开这两个名字,恰恰说明,“90年是一个整体”,“从现代文学90年来看,鲁迅和张爱玲代表了两种不同文学传统的最高成就,所以他们当然对1949年以来的当代文学60年产生深远影响。”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