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汉乐古韵南国风鹏城丝竹客家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广东汉乐是我国传统音乐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与广东音乐、潮州音乐一起被成为广东三大乐种之一,已进入了zhongguo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深圳,这种古老的音乐不乏知音,已出现了多个以演奏、振兴客家汉乐为己任的民间团体。其中,深圳(布吉)客家音乐联谊会可以算是一个代表。记者日前走访了该乐团,近距离感受到了这种艺术的独特魅力。
古乐鹏城遇知音
一千多年前,一批客家先民从中原南迁并客居他乡,其带去的中州古乐与沿途各地原住民音乐相融合,再经千百年演变,不仅传承了宋元明清以来的古韵遗风,还融入了浓郁的南国情调,有着深厚的客家历史文化积淀,形成了现今广东汉乐。广东汉乐曾有国乐、外江弦、汉调音乐和客家音乐之称,因称谓不一,在1962年“羊城音乐花会”期间正式定名为广东汉乐。由于它长期流行于山川阻隔、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与外界联系、交流较少,因而比较完整地保存了我国古代音乐的曲目和演奏形式,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多样,中州古乐余韵犹存,是研究我国古代音乐的重要历史资料。
婉转儒雅,古朴大方,刚存幽雅,柔含高亢是广东汉乐突出的艺术风格。从汉乐曲牌名称看,既有高贵气派的《将军令》、《北进宫》、《朝天子》等,也有典雅清秀具有儒家风范的《出水莲》、《柳叶金》、《琵琶调》、《西厢词》等,还有贴近大众生活的《迎宾客》、《百家春》、《卖杂货》、《嫁好郎》等。
令人惊喜的是,在深圳这片年轻的热土上,居然生活着一批对这种传统音乐充满热忱的发烧友,他们或是深圳本地客家人,或是从广东地区移民前来的客家人,或是受其感染投身其中的非客家人,他们聚在一起自娱自乐的同时,也为振兴这种古老艺术奔走相告。“如今,来自客家地区专业院校毕业的艺术人才至少有300人!在深圳,自发演奏广东汉乐的民间团体有将近20个,有些发烧友自己家里就有一整套乐器,一家人就能组成一支小型乐队。”深圳(布吉)客家音乐联谊会会长黄伟群介绍说。
而深圳(布吉)客家音乐联谊会被称为深圳广东汉乐的一个据点。成立于2003年的联谊会如今已吸引了300多人加入,凭着对客家音乐的热爱,他们都利用业余时间排练、表演。虽说是业余,但他们大部分人都是科班出身,还有的有专业文艺工作团体的工作经验,实力不容小觑。“这几年来,我们的团队曾在全国、省、市、区各种比赛中多次亮相,2006年还与深圳市文化局签订协议,承办了十多场的公益性巡回演出。”黄伟群绘声绘色地说着,脸上不由地泛起了骄傲的笑容。
“和谐”的独特魅力
头弦、提胡、扬琴、三弦、椰胡、中阮、笛子……各团员手执一种乐器,沟通片刻后便开始演奏。虽然每个团员面前都摆着一个曲谱架,但大都空置,不少人闭着眼睛演奏完全曲,仿佛从血液中流淌出旋律。其中,头弦是汉乐中的领奏乐器,声音清越透亮,婉转悠远,将人拉入“谈笑有鸿儒”的时代,遐想联翩。
广东汉乐历经千年风雨洗礼,流传至今已产生了不少创新之笔。黄伟群介绍,新时代的汉乐主要在乐器的数量上有所增加,以求增强其演出的感染力与气势。“若是原生态的版本,只要十个人内就可以演奏。创新后的汉乐最多可动用八九十人。”他们现场为记者演奏了原生态版的汉乐名曲《翠子登潭》,时而舒缓,时而轻快,描绘了一幕恬适自然的翠鸟潭上嬉戏的景象。随后,他们表演了创新版的名曲《到春来》,多种乐器此起彼伏,节奏感强烈,营造出“千树万树梨花开”春色烂漫的热闹情形。千年老酒历久弥香,有着千年历史的汉乐通过创新,依然可以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为何流传上千年的古乐在现代人心中依然有生长的土壤?黄伟群总结了两个字:“和谐。”汉乐所追求的至高境界是自然和谐,汉乐人称齐奏、合奏为和弦。汉乐和弦贵在一个“和”字,要求器和、音和、心和、人和。汉乐演奏讲究择器配器,“拉”、“弹”、“吹”、“击”四种乐器高低重轻音要搭配恰当。汉乐演奏注重审音,各种乐器和奏,如果各种乐器稍有不准,便不能和奏。汉乐演奏更强调心和、人和,心平气静,团结默契,才能和好弦,以领略曲调中闲逸雅静之神韵,这种哲学品位与中华民族的总体文化密切相关。
在弘扬、传承方面,联谊会也颇有成效。目前他们已经在龙岗的盛平小学培训了一支上百人的少年广东汉乐演奏团,并在年初的龙岗区龙城街道元旦文艺汇演中崭露头角。古老艺术为年轻人注入了文化积累,而新生力量也让这门艺术焕发了新生命。
望举办广东汉乐大奖赛
“每次国家的大型庆典都用《步步高》这一类喜庆曲子,其实在广东汉乐里,也有许多经典旋律,只是没有人去挖掘和推广!”黄伟群不由得长叹一口气。广东汉乐的曲目丰富,演奏形式多种多样。有谱可查的曲目就达600多首,其部分乐曲来自中原宫廷音乐、古代音乐,保存了唐代宫廷乐律,如中军班乐曲《大乐》、丝弦音乐《南进宫》。广东汉乐广纳百家之长,如《渔樵问答》是由古琴曲演变或模仿而来的;有原属琵琶曲的,如《浪淘沙》;有原属戏剧曲牌的,如《得胜令》;也有由民歌、小调转化的,如《剪剪花》。但这些灿烂的文化如今都只局限在汉乐爱好者们的圈子里,在老百姓中鲜有知音。
“我们一定要将广东汉乐这张牌打响!”黄伟群踌躇满志地向记者透露,深圳(布吉)客家音乐联谊会正在筹划“广东汉乐国际邀请赛”,目前已经有来自8个国家的22支队伍向他们表示参加意向,他们非常希望此项目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广东汉乐作为中华民族尤其是客家民系的艺术根底,在国外华人圈子里拥有数量庞大的受众,若这个比赛举办成功,不但可以扩大广东汉乐的影响力,还可以通过汉乐这一纽带团结世界各地的华人,这就是‘和谐’之义!”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