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村民同吃“敛巧饭”180年习俗要“申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文摘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对于北京怀柔县琉璃庙镇杨树下村的村民来说,正月十六远比大年三十、初一来得热闹、喜庆。在这一天,全村150多户600多名村民都会拿出自家过年存余下来的鸡鸭鱼肉、五谷杂粮、青菜豆腐,在村口架起锅、摆开桌,男女老幼齐上阵,张罗一上午,中午就在村头美美地吃上一顿丰盛的“敛巧饭”。 
  “去年,因为宅基地的事,和邻居闹了点儿别扭,一年没说话,等吃‘敛巧饭’时,村里的长辈一说和,我们那点儿磕磕碰碰也就化解了。老哥俩喝杯酒,问个好,气就全消了。”60岁的霍洪德老人说,“我三年前就搬到山下女儿家去了,可每年的正月十六我无论如何都要回来,和乡亲们一起吃这顿‘团圆饭’。” 
  今年,民俗考古学家宋兆麟、民俗专家赵书等9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的委员也参加了杨树下村“敛巧饭”的活动。宋兆麟表示,参加这个活动很兴奋,因为在北京,乃至在北方还有保存这样完好的民俗是很不容易的,这项民俗对如今邻里、社会的和谐有很大的益处,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有关部门应该投入适度的人力、物力,将这项文化民俗活动保护完好,传承下去。 
  目前,“敛巧饭”作为民俗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每年正月十六吃“敛巧饭”,是杨树下村早在清代嘉庆年间第一批逃难到此建村的村民举办的活动,后来这一民俗一直流传下来,未曾间断,至今已有180多年。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