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文物遭"盗墓潮"破坏严重 江西省启动"应急预案"(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法制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泱泱中华,赣地多娇”,一句常用于文物界的话,论证了江西文物大省的地位。但在飞速崛起的同时,城市建设大兴土木,无不给祖先留下的遗产发出危险信号,而猖獗的盗墓也成为文物保护的一大难题。

    为此,我省加大文物安全工作力度,从省文物执法处的成立到各项工作日趋完善。年底前,将有一大批规章制度出台为保护文物“护航”。

    不过,作为省执法处处长的潘之钰,10月1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最大的感触仍是“责任重大”!

    稀世文物遭遇“盗墓潮”危机四伏

    两月前的一个午后,一个举报电话打进了潘之钰的办公室。

    作为江西省文物局执法处处长,潘之钰非常重视,“电话是从瑞昌打来的,打来电话的人称,他所在地有古墓正遭非法挖掘”。

    潘之钰立即致电九江市文化局,要求对方马上赶往现场。随后,他邀请考古专家一同前往事发地。在古墓挖掘现场,他们成功抓捕了三个挖墓人。

    “现在这三人已被逮捕,并由检察院移交法院审理。”10月16日,潘之钰告诉记者,这是最近一起群众举报的典型文物违法案件。对于这类案件,潘之钰非常痛恨。

    而谈起江西的文物,潘之钰则颇为自豪。

    “zhongguo悠久的历史沉淀,为今天的江西留下了丰厚的文物遗产,”他介绍说,目前,江西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33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3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镇8个、重点博物馆20个,博物馆共有藏品30多万件(革命文物4万多件),其中一级文物2700多件、二级文物8891件、三级文物53000件。

    作为一个文物大省,还有很多古遗址、古墓葬等重要史迹未被发掘。

    潘之钰坦言,这让很多盗墓人趋之若鹜,盗墓成为他们的“致富之路”。一句“想当万元户,晚上去挖墓,挖好一座墓,当上万元户”的顺口溜,反映了民间曾掀起的“盗墓潮”。

    “太猖獗了!”江西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樊昌生谈到盗墓现象感慨道,“很多盗墓团伙都形成了集团化,盗墓手段越来越专业。”

    他举例说,2006年12月,在靖安县水口乡发现的靖安大墓举世闻名,可也是被盗过的。近年来,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对盗墓的打击力度日渐增大,而在十年前,当地御窑被盗情况触目惊心。

    盗掘人发现御窑后,在五六米开外租下当地老表的房子,用专业支架从里面打隧道进入,甚至在30米以外的地方打地洞到御窑的中心点去,后来考古人员到现场后,把房子一拆开,全是土啊,一袋一袋被挖出来的石头垒满了整个房子。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