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福州“祭灶”的讹传:“祭葫芦”原是“户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农历十二月十六日尾牙一过,紧接着就是祭灶。由于男神名为定福灶君,女神册封增寿夫人,有了这个福寿的感受,人们对这个习俗备感兴趣,孩子们则被灶糖灶饼所吸引,更是企望之极。 
  祭灶过程,很多事令人费解和讹传,今就管见所及,略谈数事,仅供商榷。
  福州有一首歌谣;“祭灶祭葫芦——灶君灶婆庇佑侬——”。曾经请教多个行家,“祭葫芦”怎样解释,未得到答案。耿耿于怀之余,终不能再让其糊涂下去,冥思苦想,意识到“灶”的演绎,一个家庭肯定有一个灶,这个家庭破落了,人称“倒灶”,且长久以来,民间俗称户为“灶”,如“这个村很兴旺,有一千多灶”。就是说有一千多户,由此看来,灶是户的代名词,另则房屋亦称为“庐”,“春到吾庐”应是“春到我家”之意,据此推理,“祭灶祭葫芦”当为“祭灶祭在我家”的“ 祭灶祭吾庐”了。未知当否。
  灶糖灶饼中的几件食品也来探讨一下。 
  甜的粉条俗称“老鼠仔”,含有很小之意,但是把小老鼠吃掉,多少有些恶心,可能有对鼠患及早消灭之意,其实这个粉条称为春枣,有“人勤春早”之意。
  麻鸡,外壳沾满芝麻,人们幽默地把此物颠倒称为麻芝,后又觉得不成名词,鸡犬豕,鸡为首,又改称麻鸡,“鸡”与“羁”谐音,商家要“羁”住顾客,人们也喜欢团结地“羁”在一起为好,其实是为芝麻酥。这是意臆,只供一笑。
  现在说一则北宋郑性之画马为灶君送行的诗句,历来几经传诵,画马诗句有些偏离,“一匹白马,一支(条)鞭。”“白马”是仄声,“支(条)”是平声,引用皆不恰当。
  第二句“敬送灶君(平声)上青天”的灶君也传诵有误。
  有关书籍上虽然不用一支(平声)鞭,用一只(仄声),似亦不妥,老友林先生说用上一束鞭更好。
  据说原诗应是:一匹乌骓一束鞭,送君骑去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为道文章不值钱。
  以上仅是探讨而已,莫认为夸夸其谈是幸。
  李齐枢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