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吴思:中国通史的一种读法 千年帝国终结(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天益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所谓意外得失,指的是在这样一个被儒家和天主教轻视的“末技”牟利集团背后,竟然隐藏着一种全新的足以改变世界面貌的强大力量,一种自发地在竞争中分工发育的文明体系。十九世纪中叶,在欧洲千百个主权国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的胜利者,在比春秋战国更丰富多彩的环境中经过数十代人的试错淘汰脱颖而出的资本zhuyi制度,在开辟自身发展空间的征途中闯入了清帝国的家门,为了合法销售du品而对称雄两千余年的帝国制度大打出手。清帝国此时正处于传统王朝循环的尾声,人口膨胀,流民遍地,财政危机,官场臃肿,军队腐败,管理效率低下,因而一触即溃。

帝国的战败标志着一个历史性的转折:暴力赋敛集团直接控制下的暴力,敌不过福利生产集团控制下的暴力。暴力赋敛集团支配一切的社会形态,在生存竞争中丧失了最拿手的优势。

二、新思想与士阶层

1、意识形态性的执政集团

分封制之外的士阶层形成于春秋,昌盛于战国,定型于汉唐。就好像经理阶层依附资产阶级一样,士阶层依附国君。

帝国制度一统天下之后,士阶层面对着皇家垄断的人才需求,他们讨价还价的地位大大下降。在诸多竞争性的学说体系中,董仲舒说服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家描绘的秩序为立国蓝本,儒家把这种秩序中最神圣最尊贵的地位赋予皇权,并献上臣民的忠诚和儒生的效力。

儒家集团是一个意识形态性的执政dang团,根据对孔孟之道的掌握程度,这个集团被不同级别的选拔和考试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授予相应的官职教职和特权地位。作为意识形态性的执政团体,儒家集团具有两重性:既是儒家道统的传承者,又是皇家法统的雇员。

作为法统的雇员,儒生出身的官员可能真心信奉儒家道统,更可能把它当作升官发财的手段。作为道统的传承者,儒家集团努力控制皇权,争取帝王的师友地位,甚至暗藏着对尧舜传贤禅让制度的幻想。不过在控制皇权的现实竞争中,儒生集团并不比宦官集团、军人集团或后戚集团成功。儒家集团缺乏欧洲天主教会那样的严密组织,其zhengzhi对手也不像欧洲那样四分五裂,因而难以摆脱对皇权的依附状态。

2、解释变局的努力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打破了帝国的隔绝状态,zhongguo被拉进了一个广阔而陌生的zhengzhi经济和文化的竞争环境。这相当于一次灾难性的环境突变,帝国制度对新环境的适应发生危机。面对这种新局面,儒家意识形态必须拿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和对策。

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对策,帝国延续官营工业的传统,在三四十年间建立了数十家以军火工业为中心的企业,但官营工商业照旧经营不善,甲午战争的失败更凸显了帝国zhengzhi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弊端。康有为用儒家的概念体系重新解释帝国的历史和处境,企图通过君主立宪的根本性变法赶超欧美。但是戊戌变法的失败表明,康有为对国内各大利益集团的看法过于简单疏阔。zhongguo思想领域群雄竞起,士大夫集团在各地组织了数以百计的学会,在失去了传统指导的陌生环境中寻找行路指南。三民zhuyi、ziyouzhuyi、马克思zhuyi等源于西方的学说纷纷登场,给出各自对历史和现实的解释,争取各自的信徒。三民zhuyi开出了“驱逐鞑虏、建立民国”的民族zhuyi和民主zhuyi药方,将汉民族各阶层的不满集中于满清帝国的上层统治集团,瓦解了其所剩无几的威慑力和凝聚力,造成了“王纲解纽”之势。满清帝国很快就倒台了,民国的旗号很容易就挂上了,然而帝国专制制度的小农基础和官僚代理体制、帝国的种种新旧问题,几乎原封不动地保留在民国的旗号之下。zhongguo进入了专制帝国崩溃后军阀混战逐鹿中原的传统局面。

zhongguo需要更深刻地理解自身和周围的世界,需要一个对历史和现状的透彻解释。这时候,俄国十月革命引发了人们对体系庞大、逻辑严谨的马克思列宁zhuyi的关注。

3、被选中的马克思列宁zhuyi

马克思zhuyi的核心部分,是以《资本论》为代表的对欧洲资本zhuyi来龙去脉的历史与逻辑的分析性呈现。那是商品经济的逻辑展开,是剩余价值的产生发展及其导致的危机与革命的图景。

zhongguo的弱小资本被军阀、官僚、地主和农民挤在社会的边缘地带,与马克思重笔描绘的核心图景相去颇远。在马克思关注的欧洲资本zhuyi社会,商品生产的组织者为自己选择和雇佣守夜人,资产阶级控制了合法暴力,使之服服帖帖地为自己选择的秩序服务。但在帝国秩序中,暴力赋敛集团的最高代表宣称自己拥有天下,本身就成为各种生产要素名义上的终极所有者。暴力集团确立了最有利于自身的经济关系和zhengzhi体制,筛选并改造了为这套体系辩护的意识形态。正统马克思zhuyi对生产力的决定作用的强调,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论断,甚至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概念划分,在解释帝国两千余年的停滞和治乱循环时颇为勉强。

不过,尽管zhongguo和欧洲存在着巨大差异,马克思zhuyi宏大锐利的眼光,特别是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仍然帮助zhongguogongchandang的创建者找到了一套关于自身使命的逻辑严密的说法。zhongguo社会矛盾重重,战乱不断,阶级斗争的学说一定比和平宽容的ziyouzhuyi更富于解释力。更重要的是,在马列zhuyi描绘的世界历史图景中,蕴涵了重大的利益分配方案,而这种利益分配,特别能满足zhongguo社会的各种期待。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