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三绝诗书画一墙天地人 常德诗墙提升城市品位(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只要能求得墨宝,吃再大的苦都值!”
2000多年的诗歌文化几经筛选,浓缩成为了1534首千古绝唱。为了让千古绝唱成为沅江岸边最动听的音符,最壮观的画卷,诗墙建设的老人们又踏上了漫漫的寻“墨”之旅。
作为诗画作品的组织者,花甲之年的盛和钧四处奔波,哪里有名人名家,他就奔向哪里。为求得94岁高龄的周谷城先生的墨宝,盛和钧上北京、跑上海,住最便宜的招待所,吃最简单的干粮。“只要能求得墨宝,吃再大的苦都值!”盛和钧鼓励自己。几经周折,终于在一家医院找到了正在住院的周老。周老被他的真诚感动,病榻前,他热情应允为诗墙赠诗。盛和钧又马不停蹄,拜访zhongguo书协副主席周而复、著名书画家尹瘦石,求得他们的墨宝。丁玲的丈夫陈明也无私地献出毛主席1936年为丁玲手书的《临江仙》,提供给诗墙复制刻碑。
陈国安、符乐农等人也纷纷南下北上,追寻名家足迹。
前zhongguo书协主席陆石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欣然提笔。95岁高龄已封笔的女书法家萧娴重新调墨,为zhongguo常德诗墙赐写的字竟成绝笔。
湘潭大学中文系教授、zhongguo韵文学会会长羊春秋热情为诗墙作序,并在病中五易其稿。
沈鹏、启功、颜家龙、孙其峰等大家送来力作。
剧作家曹禺、书法家舒同也为诗墙作了“武陵风流”、“风景这边独好”题签。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周令钊先生五次亲临常德采风创作……诗、书、画在岸芷汀兰的沅江边,完成了辉煌的列阵!
常德诗墙入选的诗作,由全国包括港澳台在内的1213名书法家书写,楷、行、草、隶、篆集于一墙,其间刻嵌43幅精美的中外石壁画。
2001年,这群老人将文化工程移交给市政府时,是十里诗墙、数百万字档案、千多幅zhongguo一流书画家作品原件。
“带我到诗墙,最后看一眼!”
常德防洪大堤,如同凤凰涅槃一样,因为一墙诗、书、画而名扬海内外。当代诗、书、画界誉它为“三绝诗书画”、“亘古展开的艺术长卷”、“名邦首创”、“中华一绝”。2000年9月5日,上海吉尼斯总部正式对其命名“世界最长的诗书画刻艺术墙”。2003年常德市因此还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全国第一批“诗词之市”的光荣称号。
“常德诗墙十里长,万首诗词天下扬”,这脱口而出的两句诗,是伍顺生当年写《关于结合整治护城防洪大堤兴建“常德诗墙”的建议》提案的结束词,它为今日的常德诗墙作出了绝妙的注解。
陈锡纯是常德师范学校原dang委书记,到诗墙工作期间任镌刻组组长、镌刻总监。2001年,历时十余载的常德诗墙即将落成,可是72岁的陈锡纯却等不到礼炮鸣响了。病危中,老人陷入昏迷状态,苏醒过来后,老人艰难地说:“带我到诗墙,最后看一眼!”最后一次来到诗墙,他艰难地用深情的目光亲吻每一块碑文。临终前,他含着泪对亲人说:“我内疚啊,没有留下什么遗产。如果说有,那就是常德诗墙。”
刘先是诗词组组长。他殚精竭虑,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征集到诗作16万多首,组织专家学者从中选出与常德有关的诗作1000余首。1997年被查出患有肺癌,病情已经恶化。在常德和武汉治疗期间,他仍念念不忘诗墙,多次书面或口头提出建议。临终前,他还以惊人的毅力,俯卧在病床上,给常德市委写了一封近万言的诗墙建设建议书。
诗墙的建设者们,用严谨求精、艰苦奉献的精神,为诗墙的内涵做了全新的诠释,他们用生命刻下传世绝唱:三绝诗书画,一墙天地人!(唐湘岳)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