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当代人的"中立病"(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们对人对事,态度不偏不倚,分析面面俱到,是个不折不扣的“好人”。但时间长了,却会感觉他们似乎缺点儿什么,跟他们相处也没什么乐趣,甚至会有些愤怒。好人也遭人恨?听起来很奇怪,但这又是为什么呢——
凯恩斯在著作《概率论》里,提到了“理由不充足原理”:如果我们无法判断一件事的真伪,就认为这件事真或伪的概率都是1/2。后来,他把这条法则更名为“中立原理”。
面面俱到有错吗
阿音是同学眼中的“完美女生”。她漂亮大方,待人亲切,很能体恤别人的感受。有一次,系里老师组织专题讨论,有10名同学参加。但到了第三次,竟有4名同学因有课等原因而退出。细心的阿音看到了老师虽然理解但眉头紧皱的表情,说:“这些同学退出,我很难过,可毕竟上课要紧,也能理解;但我觉得人少也有好处,可以讨论充分,意见也好集中。”大家纷纷点头,老师脸上也由阴转晴,破天荒地说:“你的话真让我宽慰,谢谢你!”看到老师眉头舒展了,阿音的心也舒展了,她为自己照顾好大家的心情而开心。
同学们朝夕相处,都能体会到阿音的体贴,不时有人感叹:“你想得真周到!”这不禁让她想到小时候:两岁时,爸爸生了一场病,严厉的妈妈总是教育她要照顾爸爸的心情,让他开心;而只有这样妈妈才会赞许她。
但渐渐地,大家发现她很“中立”。有一次好友小朵想选课,拿不定主意选市场营销还是艺术设计,来问阿音。阿音说:“营销对以后工作有好处,艺术能陶冶情操,提高品位……”谁知,话没说完小朵就火儿了:“我是问你的看法,不是让你帮我分析!”慢慢地,小朵和她疏远了。阿音伤心又困惑:“我只是不想对你有不好的影响,为什么你却生气不理我了?”小朵说:“你太理智,把自己藏得很深!”
小朵的话,让阿音久久回不过神来:从小到大,自己对身边的人都好,尽量客观,不随意发表自己的意见;但事实却是,没有几个真心的朋友。她渴望有人走近她,但更多感受到的却是别人在远离她。
阿音觉得特别委屈:我那么在意你们,为什么到头来是这样的结局?我到底哪里错了?
让人憋屈的大好人
“又被打回来了吧?”同事王姐冲张翔挤眼睛。
张翔苦笑着点头,心想:“遇到这样的领导,真真要被憋屈死了!”
张翔的部门领导刘总,在公司里是出了名的“好人”,他做事一贯的原则是客观中立,最擅长听取别人意见,从别人的角度想问题。
记得刚进公司不久,张翔和另一部门联合做一项工作。先前商量好了,但具体合作中,对方却很不配合。张翔觉得委屈,就把这些一并汇报了刘总。刘总听后,对他的感受表示充分理解,并说对方领导对下属交代工作不力,他会在开会时反映一下。张翔听了,心里非常畅快:有这样一个通人情、达人意的领导,真是幸运啊!
但过了两天,张翔无意中听到了刘总和对方陈总的谈话:“也是,都怪张翔不懂事,不想想这么做会给你们添麻烦,回去我会教育他的!”——他纳闷了:这是声称要给我作主的刘总吗?
慢慢地,他对刘总有了很多新发现。比如部门开会商讨方案,大家七嘴八舌说观点,最后轮到刘总,他第一句话总是“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然后把大家的汇总作为自己的意见——当然了,很多地方都自相矛盾;在决策时,他“和稀泥”是家常便饭,最后总还要请示领导,才能决定。领导层会议上,刘总同样如此:汇报工作提观点,他依然“中立”,说不出自己的意见。在那些自信强势的部门领导面前,刘总不禁显得“中庸”又“无为”;年终部门排名,他们总垫底。
因此,身为刘总下属的人,同事们总觉得自己在公司抬不起头来,大家没士气没活力。大学时,张翔是出了名的“点子王”,人机灵,脑子转得快;现在项目策划都由他牵头完成。大家希望项目得到领导的支持,但每到签批环节却总是卡壳:明明是刘总职责内的事,他却总要请示领导。有一次张翔去找领导,得到的答复却是:你们部门的事,刘总签字。几经折腾,好端端的项目总是不了了之。
张翔坐在办公桌前,拿着费尽心血的策划书出神:想当年,他怀着梦想走进公司,想施展自己的才华。可在刘总手下,却没一样实现,那是一种有劲儿不让使,有劲儿使不出的感觉。
听王姐说,部门里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已经走好几个了:“咱们刘总,真是个说不出话的好人啊!”“哼,什么好人,根本就是不敢表现自己!”张翔觉得异常压抑憋屈,他好想发泄!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