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吉林七旬翁寻访满语地名传说 保护濒危满族文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中新社吉林5月17日电 (苍雁)吉林石文炳在民间踏访50载,遍寻满语地名,记录下每个地名背后的传说,以此来保护历史上曾盛极一时的满族文化。
    已经70岁的石文炳原是吉林一所学校的教师,从小受父亲熏陶,对满语文化十分痴迷。“我是满族人,我太爷曾任清朝正六品骁骑校。”

    “这些满族地名的含义,以及它有着怎样的传说,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能知道了。”为将满语地名传说留存,石文炳用了50年的时间遍寻各个村庄,寻访生活在那里的满族老人,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记录下来。

    据统计,自清建朝至中华民国初,留存下来记载满族文化的资料可装满25辆卡车,分别存于北京、承德、长春、大连等地的档案馆。吉林省民俗学家施立学说,如今能翻译这些资料的人实在太少。zhongguo现有满族人口1000余万,但会说满语又能写满文的却不足百人,且多是年逾古稀的老人。

    对于通过挖掘满语地名来保护满族文化,施立学认为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办法。他说,吉林省是满族文化的发源地,60%以上的地名属满语地名。

    石文炳说,在吉林地区,与渔猎有关的满族地名很多,例如“五家哨”,满语发音为“五吉”,意为山狸子。“五家哨是满语汉化的音转,属于丘陵地带灌木成林,蒿草繁茂,是适合山狸子生息繁衍的地方。”

    “这些地名体现了当时的渔猎经济,对研究一个民族的历史具有很重要的考证价值。”石文炳告诉记者,他已将这些鲜为人知的传说整理成册,共计百万字,已被收录到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