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五味纷陈 半世纪的中国生活记忆”在港展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据新华社消息 (记者赵博)布票粮票、小人书、毛主席像章……由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北京市朝阳区文化馆合办的“五味纷陈——半世纪的zhongguo生活记忆”展览,7月6日至9月26日在香港历史博物馆举办。500多件内地民众十分熟悉的日常生活用品及旧照片,展示了内地过去50年生活变化的轮廓。


    据了解,此次展览分为票证年代、生活杂拾、红色印记、婚姻大事、奔向小康5部分,以实物陈列、照片展示、音像播放等形式,生动再现了内地在半个多世纪里生活面貌的变迁。在“票证年代”部分,粮票、布票、日用工业品购货券等陈列品,真实反映了上世纪50年代中期“有票走遍天下,没票寸步难行”的百姓生活状态;在“生活杂拾”和“婚姻大事”部分,缝补袜子用的袜板、小孩玩耍的羊拐沙包、东方红牌收音机、各种搪瓷碗盘杯盆,以及当年的结婚证、结婚照,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怀旧气息;“红色印记”部分陈列了许多与“文革”有关的物件,包括曾经人手一本的“红宝书”和各种毛主席像章,巨大的屏幕墙上循环播映着革命样板戏《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的片段;“奔向小康”部分则展出了一批反映改革开放初期内地生活变化的照片,比如烫头发、戴墨镜、喝可口可乐等。


    一位香港市民告诉记者,这个展览很有意思,对于自己认识和了解zhongguo当代史非常有帮助。“展览让我们知道即使是再普通不过的日常生活用品,也能够‘说故事,道历史’,为逝去的时光作见证,值得我们好好珍惜和保存。”


    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署长冯程淑仪说:“自古以来,与历史事件或人物有关的文物都会被视为历史的见证,成为收藏的对象,但升斗小民的日常用品却往往受到忽略,最终随时代的过去而消失。这些昔日俯拾皆是的寻常物品,其实满载着一代人的集体回忆,成为了我们追溯社会发展脉络的媒介。”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