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误差16分,一篇高考作文的神奇经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华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今年高考已过,录取已经开始。在江苏,发生了一篇作文的分数从初评37分终裁时猛加到53分,使这名学生的录取前景大为改变的“稀奇事”,由此引出了“高考应该如何成为平时教学‘指挥棒’”的热烈讨论。  
    今年江苏高考有一篇作文的判分经历颇为曲折:三位老师分别给了36分、42分、38分,电脑依据程序自动选取相近的分数,算出平均值37分。37分,眼看着就要成为这篇作文的最终分数。然而,这篇作文在被提交评审组前,被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南师大教授何永康“截获”,在反复看了三遍之后,有终栽权的何教授打出了53分。53分,成为这篇作文的最终分数。  
    从37分到53分,增加的这16分对于一篇高考作文来说,不啻是一趟“跳龙门”的神奇之旅。而改判加分的背后,颇有一些值得深思的东西。  
    高考作文的导向是什么?  
    对于这篇被“抢救”出来的优秀作文,何永康不但加了文中“夹批”,还特意写下了题为“一篇质朴之作与一种作文导向”的按语。在点评中,何永康写道:此文很典型,不事张扬,不搞“满天星”的铺陈铺排,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不玩深沉,只是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中间一节还喊了“口号”!然而,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地道来,汹涌的内心波涛潜伏其间。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中学第一线的语文老师,可以此做为教学范例,进一步把握好作文导向。  
    “中学第一线的语文老师,可以此做为教学范例,进一步把握好作文导向。”这,才是何永康赞赏这篇作文真正的用心所在。  
    文以时变而变。在自主命题之前,每年的高考作文,大都是当年重大事件和社会现象的体现。2004年以来,江苏高考开始自主命题,从2004年的《水的灵动,山的沉稳》、2005年的《凤头猪肚豹尾》、2006年的《人与路》,再到2007年的《怀想天空》,这些题目无一例外地带有一定的人文思辩性。然而,这也间接地造成了某种程度的曲解误读。在历年高考优秀作文的点评中,“哲理”、“诗意”、“文采”都是最常见的形容词,而“真实”、“真情”、“质朴”则罕见。许多专家也都认为一般的议论文或记叙文很难写好,而夹叙夹议包涵哲理的文化类散文则相对好写。于是,追求华丽、堆砌词藻的文化散文大行其道。甚而有一些教师将高考作文分为三等:最好的作文是华丽而有思想,其次是华丽而没有思想,最次的是既不华丽也没有思想。并“点拨”学生,文笔差的就要追求华丽。  
    这样的结果,是许多学生不会“好好说话”了。“一种大音之后的希,一种巨响之后的静”--数年前,这句被戏称为“新概念文体”的典型例句,曾引来无数网民的嘲讽。而华丽词藻掩藏不了的是内容的苍白、空洞。何永康发现,近几年来,高考作文中普遍存在一种“脱离现实”的倾向。一到6月7日,古代名人及其事迹就开始高频率出现,屈原不停地跳江,变成了跳水运动员;项羽不停地自杀,剑放在脖子上拿不下来;韩信干脆赖在别人胯下不起来……  
    质朴的文风不复见久矣--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这一点。对此,有网民呼吁:学生作文,请多一份真诚,少一点深沉:多一些生活,少几个典故。这样,哪怕内容肤浅,却也浅得清沏见底;即便文笔稚拙,却也拙得质朴可爱。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