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读经何需着古装 国学岂能闭门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国学最近有点“热”。一家网站“网罗”近百位国学专家,办起“国学博客圈”。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在上海争相开设面向企业家的“国学班”。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干预下,上海孟母堂刚刚宣布停办,武汉的一所现代私塾――童学馆又隆重开馆,45名四五岁的孩子身穿汉服,峨冠博带,俨然重现古时杏坛场景。 
  国学一派热闹景象,引来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学是大众化还是娱乐化?少年儿童要不要“读经”?当代应当如何弘扬国学?
  多种形式传播国学
  不妨通俗化 拒绝庸俗化
  不少人认为,目前出现的国学热,反映了当今社会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表达的是国学亟待普及的诉求。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叶君远教授认为,国学的普及应包括两个方面,一种是精神的研修,国学不是凝固的、僵化的,需要研究、发掘;另一种是利用各种手段,借助现代化的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接受并传承。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学不妨通俗化。
  叶君远举例说,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国》采取讲故事的方式品评历史人物,很适合大众的欣赏口味,正是国学普及的一种有效方式。老百姓之所以对三国的历史很熟悉,就是因为这段历史普及得好。从宋代开始就有人以说书的形式讲三国,后来又有《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和多种三国戏,历史被文学化和通俗化。又比如,佛教传入中国时,如果完全讲佛理,老百姓可能很难接受,后来就出现了“变文”这种讲经形式。比如敦煌变文,既以生动的形式传播了佛教,同时也是很好的文学作品。可见,学术的通俗化很有好处,有时比经院式的上课更利于知识的传播。
  北京大学中文系张鸣教授认为,利用现代手段传播国学是一种很好的创意,是普及推广国学的一种好途径。历史上不乏易中天“品三国”这样的例子。国学的普及不能仅靠经院式的教育,而应当多元化,从内容到手段都应当多样化。
  但专家学者同时指出,目前国学热里透着过度娱乐化、商业化的倾向,国学有被庸俗化的危险。一些人看到国学“畅销”,七拼八凑一些东西,也冠以国学之名,把国学当成了一个筐,这就会使国学庸俗化,既有悖学术精神,也不利于文化建设。有的专门面向企业家的“国学班”,收费昂贵,远离百姓,远离了大众教育,变成了一种“玩票式”国学。凡此种种,都会使国学教育背离初衷,成为“伪国学”。
  少儿读经须去芜存菁
  可以选择读 不能囫囵吞
  叶君远教授认为,国学有四个层面:一是物质层面,如中国的饮食、中药、茶、酒、瓷器、服饰等;二是技术层面,如武术、中医等;三是制度层面,如历代律令典章制度;四是精神层面,如道德伦理标准、价值观等。有些东西可以继承,有的则没法传承。现在我们所要弘扬的国学,主要指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目前,有些所谓弘扬国学的做法其实是在作秀,比如,穿汉服,行官礼等,大都不合时宜,根本没有抓住国学的要义。在重视国学教育的同时,也要防止走极端。比如少年儿童读经,应当有所选择,把四书五经统统背下来,并不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甚至违背认知发展规律,因此不宜提倡。
  张鸣教授说,过去讲童子功,强调背诵,许多著名学者都背诵过经典。但是,要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对少年儿童读经不能一概而论,不能一味提倡。目前一些机构用读经的方式,让少年儿童接受传统文化,形式可以探讨,但内容非常偏颇,非常片面。孩子们读的大多是儒家经典,实际是对国学内容的窄化。传统经典包括很多东西,如道家经典、佛家经典,儒家经典中也有许多是根本不适合小孩子背的。应当让少年儿童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来了解和接受国学精髓,比如古代诗词、散文,经典中的哲理名言等等。如果不加鉴别,不分精华和糟粕,一味地生吞活剥,对少年儿童未必是一件有益的事。我们现在应强调公民教育,虽然不排斥国学内容,但教育和传播都一定要有所选择,对于糟粕一定要剔除。
  弘扬国学要有开放心态
  汉语不能丢 外语也要学
  清华大学外语系崔刚教授刚从剑桥大学访问归来。通过对欧洲一些大学和知识界的了解,他深深感到,如今的西方人对中国文化越来越重视,越来越感兴趣。剑桥大学的一位副校长特意给自己起了中文名字“裴仕琳”。崔刚说,中国文化有着独特的魅力,当今世界所面临的许多问题都需要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去解决。如何能让中国的青少年领略和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如何在世界上传播中国文化,让中华文明为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正是国学教育应当承担的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的国学热是件好事,可以说是对民族文化遭受冷落的反思。”
  但是,目前国学热中有一种复古倾向,值得警惕。北京大学教授乐黛云认为,如何与时俱进关系着国学的未来。“如果传统国学和现代文化的创造结合得不够,也就谈不上以新的观点去看待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既要为在全球创办百所孔子学院而感到自豪,又要鼓励国人学习外语,要求学生除母语外,外语也能达到一定水平。当今欧美各国都在加强母语之外的第二甚至第三语言的学习,为多元文化的沟通和共处做准备。
  崔刚教授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他说,如今的年轻人,既要重视外语,又不能与中国传统文化渐行渐远,失去与多元文化交流的根基。
  专家们认为,国学的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的,并且是通过开放吸收与努力借鉴多种文化来“强身健体”才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因此,我们今天所提文明复兴不是简单的文化“回归”,倒退复古或者盲目排外都不可能真正地弘扬国学。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