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京沪话剧努力打造自身风格 在对话之中寻求共赢(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打造自身风格:地域化并不代表风格化
时至今日,人艺风格成为北京人艺话剧独特的文化标识,其深厚严谨的演剧创造、雍容大度的内在气质、含蓄隽永的审美韵味已深深地融入人艺话剧创作的始终。它不仅体现在《龙须沟》、《茶馆》、《蔡文姬》、《雷雨》等经典剧目中,也在新时期以来涌现的《小井胡同》、《狗儿爷涅槃》、《天下第一楼》、《李白》、《窝头会馆》等剧中传递、丰富着。人艺舞台上呈现的是北京底层市民的生活、人生,但折射的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史、现代史;它浸染着京味儿文化的基因,但不乏zhongguo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优秀文化的交汇点。这使北京人艺的话剧没有囿于北京,没有成为某个地域文化的代名词,而是始终代表着zhongguo主流话剧的艺术高度,成为zhongguo话剧艺术的一个实践方向。
上海人艺虽然没有北京人艺焦菊隐那样自觉的演剧学派建设,但是捕捉现实题材,手法ziyou灵活,艺术观念兼容并蓄,也成为上海人艺话剧的风格特色。上世纪80年代,黄佐临重提“写意戏剧观”,旨在突破传统狭隘写实化戏剧观念的束缚,创造了一种蕴含zhongguo民族审美理想兼具有现代艺术审美品格的话剧样式。黄佐临执导的8场写意话剧《zhongguo梦》更成为上海人艺乃至上海戏剧界一个时期以来探索自身风格走向、追求民族演剧理想的可贵尝试。1995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成立以来,在话剧市场化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在许多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示范意义。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几次进京演出看,无论是2004年的《蝴蝶是ziyou的》、《艺术》、《长恨歌》、《正红旗下》,还是2007年的《红星闪耀zhongguo》、《秀才与刽子手》,乃至近几年的《无人生还》、《1977》、《武林外传》、《罗密欧与祝英台》、《鹿鼎记》等,京派、海派、欧美派风格夹杂,题材内容包罗万象,正是海派文化特色的表征,而且话剧地域化、时尚化了。
就目前的戏剧生态环境而言,市场、观众虽然仍是话剧亟待解决的课题,但无论如何,话剧艺术创作的本真不能丢。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