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外商入股中国文化企业 在夹缝中磨合在争议中共赢(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理性看待外资进入
一直以来,对于外资进入zhongguo文化产业,许多人都抱着“狼入羊圈”的看法,因此,一旦出现外商入股哪家文化企业,立刻就有媒体悲观地惊呼“狼来了”。然而,作为一个文化大国对于外资进入持有这种心态是否正常呢?
堪称当前世界文化产业第一强国的美国,其实其国内文化企业中不乏外资元素,比如日本的索尼公司先后收购了美国的哥伦比亚、米高梅、百代音乐等影音巨头,而美国人对于这些外来资本并没有惊呼“狼来了”。今天来看,美国人的自信不无道理,哥伦比亚影业和唱片公司发展至今,除了名字上有所变化,不管是影音产品生产制作的全部过程,还是产品的内容,都与其他美国影音公司并无太大差异。而索尼之于自己被收购的美国文化企业来说,最主要的意义是这些影音公司的“银行”,除了给这些公司提供投资新产品必需的资金以外,索尼很少也很难干预到这些公司的具体制作环节。其实也很容易理解,索尼投资哥伦比亚等企业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而在美国这个成熟的文化产业体系中,哥伦比亚等企业已经形成了适宜于这个体系的生产运作模式,因此,作为资本方,明智的选择就是干资本该干的事情,而对于美国人来说,有人继续投资生产文化大餐,互利共赢,何乐而不为呢?
虽然相对于美国,zhongguo的zhengzhi、经济、文化等基本国情存在很大差异,并且文化产业运作模式依然在探索中,然而从改革开放到入世,zhongguo就开始以一种拥抱世界并融入全球的理念不断前行,在文化领域也是如此。虽然目前从保护民族文化产业等角度出发,对于外资进入zhongguo文化产业仍有诸多限制,然而对比近年来的政策可以发现,总体来看,外资进入zhongguo文化产业的政策限制已经开始逐渐松动,因此,外资进入的方式也开始多样化。然而相对于其他领域来说,对于外资入股zhongguo文化企业,社会依然难持相对开放的心态,谈外资色变比比皆是。这种对于外资进入的谨慎虽然很有必要,但也应该兼具理性。因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生产出能够满足老百姓精神文化需求的产品,而外资的入股、合资等方式进入,除了在资金上弥补了目前国内文化企业普遍面临的紧张问题,也在商业模式上提供了借鉴。作为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文化市场大国,决定zhongguo文化产业发展走向的只能是国内上亿的文化消费群体。因此,不管来多少外资,只要吸收得好,就能成为zhongguo文化产业的养分和补品,而不是狼入羊圈,这也是一个文化大国应有的文化自信。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推动下,资本在各国文化产业之间的流动已成为不可阻挡之势。在经过了入世第一个十年的磨炼之后,第二个十年,zhongguo文化产业对于外资,应该持有更加理性和开放的心态,因为只有真正引进来,才能促使zhongguo文化更好走出去。(杨浩鹏)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