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学者黄楠森 "不合时宜"的坚守(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1月24日晚8时35分,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黄楠森,在北京西苑医院静静地走完了92年的人生旅程。
许多学者闻讯唏嘘:先生的离去,使我国马克思zhuyi哲学研究失去一位大家,使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失去一位“好人”。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zhongguo马克思zhuyi哲学史学会会长、“蔡元培奖”……先生身上的一连串头衔和荣誉,堪称显赫,令人敬仰。而更令人敬仰的,则是他一生取得的学术成就、体现的精神品格。
为学:“不合时宜”的坚守
黄楠森一生有许多的故事值得书写。但作为一名学者,他的人生经历却相当简单:把马克思zhuyi哲学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来建设、来发展,是其终身追求。在有的人看来,这多少有些“不合时宜”、“不太灵活”,但这恰恰体现了他对理想信念的执著、对学术立场的坚守。
1939年秋,18岁的黄楠森进入四川省自贡市蜀光中学高中部学习。在那里,他迷上了艾思奇的《大众哲学》。艾思奇关于正确的哲学是真理、唯物论和辩证法就是正确的哲学等观点,引导他走上了革命和进步的道路。
1943年,已成为西南联大物理系学生的黄楠森转入哲学系,广泛涉猎各种哲学流派,尤其是西方哲学。但他思考得最多的,还是马克思zhuyi哲学的科学性问题。
新zhongguo成立后,黄楠森来到北京大学,以研究生身份担任理论课助教。作为马克思zhuyi哲学专业工作者,他进一步坚定了哲学思想有正确与谬误之分、哲学可以成为科学的观点。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黄楠森的学术工作一直围绕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撰写一系列文章阐发马克思zhuyi哲学的科学体系,二是与一些同行一起构建马克思zhuyi哲学体系。《〈哲学笔记〉注释》,《马克思zhuyi哲学史》3卷本、8卷本,《马克思zhuyi哲学原理》,《人学理论与历史》,《马克思zhuyi哲学创新研究》等一批有重大学术影响的研究成果陆续面世,黄楠森也成为享誉中外的马克思zhuyi哲学家。
晚年的黄楠森总结自己70年的哲学研究,特别强调:“实践是马克思zhuyi哲学的根本特征之一,但它之所以能够成功地指导实践,是因为它是科学的。”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