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别被大热的清宫戏误导 清宫妃嫔不称为"小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光明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甄嬛传》剧照






随着《步步惊心》和《甄嬛传》等清宫戏的热播,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都开始对清史产生兴趣,讨论剧情时也经常讨论清代人物和各项制度,网上也出现个别如“看《步步惊心》学清史”“看《甄嬛传》清宫戏学礼仪”等帖子。用清宫戏来讨论清史到底靠不靠谱?如果不靠谱,真实情况又是如何?我们总结了清宫戏的六个不靠谱,一起挑挑那些别人都不知道的吐槽点吧!
第一个不靠谱·史实
这一点不做具体举例,一方面,但凡是清宫戏,为了符合其剧情的发展,里面历史人物的性格和很多历史事件都经过了编剧的艺术创造,和历史的记载本身就不能一起讨论;而另一方面,时间上的跨越、人物年龄的错乱、人物关系的混乱,也都是清宫戏常有的情况。上世纪80年代的清宫戏,一般都是以晚清、民国时期的野史作为基础进行的艺术加工,而开场都会打上一行字,叫做“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这本身是一种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而到了今天,从改编野史到完全架空,清宫戏的剧情越编越离谱,但是以前清宫戏这行小字却被一些当代清宫戏以“历史正剧”的口号所代替,这不得不说是对历史的尊重愈发降低。
话说回来,对于任何心智成熟的人来讲,看清宫戏,看穿越剧,看的是它的剧情,而不是为了学习历史,这也是本文的出发点——希望大家能够分清清宫戏和清代历史的区别,批判个别希望用清宫戏来学习清代历史的现象,而不是攻击某些清宫戏。
第二个不靠谱·服饰
清宫戏里的服饰,早就是网上很多服饰史爱好者吐槽的重点,而且从八几年有了清宫戏开始,其服饰上的很多错误一直沿用到今天。从大方面来讲,其错误主要有两个问题。
其一是时间上的穿越。以很多女性都喜欢的所谓“旗头”当例子。“旗头”,在传统上我们称之为“两把头”,其出现的时间大概是在清代乾隆时期,只不过那时候的两把头还都是用女性自己的头发梳成的,形态也比较小。后来渐渐发展,才在头上使用假的头面——北京俗称“大拉翅”,这种假头面的两把头,大概是同治、光绪时期出现的。到了清末和民国初期,头面渐渐做大,上面的装饰也愈发华丽,这才有了我们在清宫戏里经常能见到的那种旗头。所以,在一些设定为康雍时期甚至入关前时期的清宫戏里,出现晚清、民国时期形态的服饰装扮,这就是明显的时间穿越。
其二是服饰的混搭。清代服制大体来说有几套,用非专业的话来讲,大体上有祭祀和典礼穿的,有喜庆时候穿的,有工作的正式场合穿的等等,每套都有自己的规制,一般来说不能混穿。而清宫戏在使用这些服制的时候,经常不分场合随便穿用,并且胡乱搭配。比如清宫戏里的臣子们经常头戴吉服冠(喜庆和普通典礼使用),身披朝服袍(祭祀及重大典礼使用),外面穿着补褂,在官衙办公。这种错误从八几年的清宫戏就开始出现,到现在作为“优良传统”被继承了下来,甚至成了一些清宫剧“服饰考据”的证据。
《康熙帝行乐图》,图中康熙帝穿常服袍褂,戴常服冠,是日常处理政务时的穿着,由此可见清代帝王日常服饰的朴素。清宫戏里太监的三个经典错误:经常穿吉服、四开裾、手持拂尘。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