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文化产业大发展 王亚非:出版业要抓住发展机遇(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当前,全国上下都非常重视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发展也迎来了春天。在去年的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出版集团总裁、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亚非曾做客zhongguo经济网文化名人访栏目,就当前的文化发展浪潮以及出版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文化产业大发展 春雷已响期待春雨
3月8日文化部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这意味着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初步建立。
王亚非认为,金融对文化产业的结合,重点应放在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他表示,一些大的文化产业资金力量比较雄厚,银行给他们的支持较多。但是,还有大量的创意产业,大量起步的文化产业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这些文化企业不一定有多大的资本金,也不一定有多大的资产能够跟银行对接。这就需要银行坐下来和中小企业文化产业去商量具体的困难。他认为,银行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应该说是在末端,在他最需要的地方去做对接。王亚非举例说,“一些有创意的产业或者有创意的企业,有新的产品了,需要资金支持,一方面可以和大的文化产业集团去结合,也可以找银行融资。中小企业没有一定的资本,也没有一定的资产抵押,能不能融资,起步的时候需要一个起步的资金就可以了。产品评估的价值是多少,以后发展的价值是多少,因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要看未来。你的故事好不好,你的未来好不好,这和资本市场是一样的。所以,资本市场和文化市场两个结合才能爆发更大的力量,你是不是看好这个资本和文化,那就说明你对未来的认知有没有判断力,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你自己有没有认知的判断力。”
因此,王亚非认为,银行跟一些企业的结合要研究每个企业的个性,每个企业产品的条件,每个企业本身经营的标准、过程和熟练程度才可以找到对接。“就像我们说的春雷响了,春雨还没下,或者春雨下来了要润物细无声。”
出版社应抓住文化发展的机遇
出版业应该如何应对这个机遇呢?王亚非认为,重点还是在激发活力上。他表示,出版社原来都是传统的,都是事业体制的、计划经济的,可能有一些保护政策,拿来稿子、书可能没有下多少工夫去创作、开发、编辑。市场活跃以后,需求量越来越大,各种各样的心态都出来了。他谈到,“你必须广泛地接触作者,广泛地听取读者的意见,编辑要很快跟作者各种载体进行多方面对接。另外,由于融资的力量比较大,渠道比较多,有这么多资金,你能不能用好,有这么多机会,你要不断的开发。你今天投入了,是不是让这本书每天或者每年都在产出,不断地重版,不断创造价值出来,这种图书是不是可以嫁接到别的文化载体上,影视、演艺,包括主题公园等等,玩具、礼品、收藏、艺术拍卖都可以进去。说明你的故事要不断地做嫁接,要做开发、整合、挖掘、提高,提高市场化,提高竞争力。”
改制5年赚了5个出版集团
王亚非领导的安徽出版集团2005年的年底开始改制,从改制的那一天组建的集团,在这之前是八个出版社,比较松散,各干各的事,小、弱、差,个别的强一点。成立集团的时候就转体改制,所有人身份就置换了,身份变成了企业人。
王亚非谈到,改制后出版社精神面貌和活力变了,工作效率也高了,点子也多了。“我们经常讲,没有什么干不成的事情,只有你想不想干的事情。集团里的文化很重要,我们号召大家事事有激情,人人在状态。有激情是在想事情,在状态是在干事情,这就是务实。”
王亚非介绍到,从企业来讲,2005年底安徽出版集团的净资产只有十几个亿,总资产只有二十几个亿,到2011年总资产已经达到125个亿,净资产接近90个亿,翻了将近5倍。转体改制的五年期间,等于再赚了五个出版集团。他谈到,“当时的营业额只有8、9个亿,利润只有6000多万,现在的利润一年下来有5、6个亿,销售收入将近100个亿,也是翻了几番,可以说爆发了很多的活力。”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