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疑似南宋西湖全景图引争议 有人力挺是真有人称假(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南宋时湖心只有水
  这是史实
  湖心三岛形成是明朝以后的事了
  《西湖清趣图》中,湖中就是一面湖水。
  从李嵩《西湖图》和南宋版《咸淳临安志》所附《西湖图》来看, 800多年前的南宋时期,别无今日的“湖中三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均为明清时期形成的。钟毓龙《说杭州》对此有明晰的考证,如今已是今日论西湖者的常识。
  南宋时期,除了孤山,湖心别无其他岛屿。这是《西湖清趣图》符合南宋西湖的基本特征之一,
  南宋后期,苏堤、白堤、孤山的位置和今日的西湖基本吻合。如果有人连这个基本事实也予以否认,李嵩《西湖图》、宋版《咸淳临安志》、周密《武林旧事》岂不也都成了清代的“伪作”,那就没法讨论了。
  有人认为《西湖清趣图》在杭州城墙靠西湖一侧,绘出了清代杭州的城中城(旗营),这是对图像的随意解读。实际上,描绘的是当时的相关官衙,我们只要看宋版《咸淳临安志》所附《西湖图》,便可了然。
  2
  南宋西湖之滨确有城墙
  南宋城门洞
  是方形不是圆形
  《西湖清趣图》绘出了湖滨的城墙,极为工细。
  图上清晰可见,所有的城门洞都是方形(或梯形)的,这种“排叉柱”城门,是唐宋时期城门的做法,该种工艺在北宋李诫《营造法式》中有详细记载。入南宋后,随着“发券”技术的日益成熟,开始出现圆拱顶的城门洞。在元明时期的城墙中,发券的技术已经普遍取代了原先的“排叉柱”城门。
  元灭南宋后,为瓦解地方的反抗势力,拆除南宋故境州府城墙是元初普遍的做法。浙江境内只有台州城等极少数的地方,因为防洪的需要才保留了城墙。杭州的城墙,入元后逐渐拆毁。
  元末,张士诚盘踞杭州时,重建杭州城墙,均采用“发券”技术的拱顶城门洞。而券顶门洞的优势在于稳固与防火,杭州的凤山水门至今犹存,这是杭州今日唯一存世的古城门,学界普遍认为其为元末重建之物,即为圆形的拱顶门洞。
  在《西湖清趣图》中,所有的城门洞都是方形的,说明这幅画的内容只能是南宋的。明清人很难设想宋代的方形城门。
  这一点,《咸淳临安志》南宋版本与清代版本的《西湖图》,完全不同。宋版的城门洞均作方形,无拱顶特征,而清道光版本的《西湖图》则按照清人熟知的情形,改绘成了拱顶。
  由此可知,《西湖清趣图》以描绘南宋西湖的可能性最大。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