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甘肃景泰官方回应明代古城遭毁:十年来保护未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中新网兰州10月29日电 (记者 冯志军)针对近日坊间热议的“位于甘肃景泰县境内的著名明代古城遭毁严重,缺少官方‘实质性’保护”这一话题,景泰县官方29日向记者发布一份《甘肃永泰古城抢救性保护情况说明》回应称,从2004年至今,当地对这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城保护从未间断,且年年“都有动作”。 
  永泰古城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是为防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而修建,城墙上有12座炮台、4座城楼,城下有瓮城和护城河,城南北两侧建有的绵延数十里的烽火台,堪称zhongguo古代军事要塞教科书式的典范之作,因城堡形似金龟,故名永泰龟城。
  中新网记者近日实地走访获悉,近几十年来,受周边自然环境急剧恶化和频繁的人为破坏,这座位于腾格里沙漠边缘的著名明代古城逐渐衰落。在大约半个多世纪里,古城内原有的200余户村民被迫选择“逃离”,如今城中只剩下70多户“留守村民”,并且“留守者”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示“随时准备离开”。
  当日,景泰县官方在回应中详细介绍了针对永泰古城“过去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具体如下:
  2004年,县文化部门积极聘请兰州大学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会同气象、考古、地质等甘肃省专家学者入住永泰村,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开始设计永泰城保护规划。同年,永泰城成立文物保护小组,确立文物保护员。
  2005年,景泰县文化部门积极申报永泰城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永泰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县文化部门与兰州大学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会同甘肃省专家学者重新设计了保护规划。
  2007年,积极申报永泰城为甘肃历史文化名村,2008年予以公布。
  2010年,县文化部门在永泰古城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竖立界碑,禁止取土、采挖、新建房屋等行为。
  2011年,甘肃省文物局拨专款,县文化部门对永泰城护城河进行了清淤。
  2012年5月,国家文物局下发《关于永泰城址保护规划编制立项的批复》。同年5月,县政府发布了“关于严禁在永泰城址范围内私搭乱建违章建筑的通告”。
  与此同时,景泰县官方还对永泰古城“抢救性保护开发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了说明。具体如下:
  2013年4月,《永泰城址防洪设计方案》通过国家文物局批复。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修建堤防、泄洪渠、修复护城河、新建道路、交通桥、集水井等,项目设计费用576万元。
  2013年6月,《永泰城址文物保护规划》通过省文物局专家评审,8月,方案修改后已上报省文物局。
  2013年7月,《永泰城址城墙墙体抢救性保护设计》通过国家文物局批复。保护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城墙采取支顶加固,夯补、土坯砌筑、锚固、裂隙注浆、冲沟整治、表面防风化处理、墙基排水等措施完成对永泰城址墙体抢险加固,项目资金2715万元。
  目前,《永泰城址防洪工程》、《永泰城址城墙墙体抢救性保护工程》两项工程资金申报已由省文物局上报国家文物局待批。
  记者从《甘肃永泰古城抢救性保护情况说明》注意到,2012年底和2013年初,先后有《永泰城址古民居建筑保护设计》和《永泰小学古建筑群抢救性保护设计》两项工程上报甘肃省文物局,总预算超过700万元。
  景泰县官方介绍,永泰城址世行货款项目已被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纳入利用世行贷款2014-2016财年备选项目规划,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及建设内容已上报甘肃省发改委。项目内容主要包括交通设施配套、历史街区保护、文化博览园建设、文物建筑抢救、名城解读、项目培训等内容。
  这一项目估算总投资8254.24万元。其中申请世行贷款5625万元,配套资金2629.24万元,由白银市、景泰县政府争取项目整合资金解决。
  2013年9月13日,世行督查团对永泰城址进行了实地考察。(完)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