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古籍家底占全国13% 江苏省加大救护力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穿行在一列列古籍书架间,就像穿行在历史的长河中,5000年中华文明投射在中华古籍的每一页上,薪火相传绵绵不绝;凝视着那一部部经史子集,就像凝视着先贤们睿智的面孔,他们的名字就像天上的星星,永远闪耀着智慧的光辉;翻阅一本本线装书,仿佛可以听到从远古传来的声音,诉说着朝代的荣辱兴衰、人的悲欢离合,也诉说着zhongguo气派和民族精神。 

    从今年起,我国启动了中华古籍保护工程。江苏古籍藏书量、人才培养和历年修复数量都处于全国前列,从8月份开始,全省加大了古籍抢救和保护的力度。 
    江苏古籍抢救驶上快车道 
    8月21日,省古籍保护中心在南图揭牌,这标志着江苏古籍保护开始提速。 

    根据中华古籍保护工程的工作计划,江苏共有南京图书馆、苏州图书馆、苏州博物馆和常熟图书馆4家被列为全国首批试点单位,从今年8月到明年4月负责摸清江苏古籍的家底,所有图书馆、博物馆向试点单位提供自己的古籍藏书数量和目录,在此基础上要做两项工作:一是整理珍贵古籍名录,二是评选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程序借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式,先建立省级目录,再申报国家级目录,如果个人申报成功,国家将在资金和技术上对藏书者给予补助和支持。 

    由于古籍的不可再生性,目前的修复基本采用传统工艺,效果好但效率低、速度慢,因此文化部将建立高标准的古籍保护实验室,使zhongguo古籍保护工作走上科学轨道。南京博物院的古籍保护科技处于全国一流水平,奚三彩研究员说,南博纸质文物保护研究室有很多获国家级科技大奖的保护手段,“蚕丝树脂网”是把单根蚕丝织成网,表面喷上树脂,用熨斗一熨就在纸张表面形成韧性的保护膜,这种技术保护过敦煌古卷;派拉仑是种航天材料,南图和南博合作攻关,将其裂解成离子状态,渗透性很强,书本不用打开便可以在每一页上形成保护层,这层“防护衣”耐酸防水;气相法脱酸是将古籍放入真空舱中,再送入二乙基锌气体,在烟雾腾腾中便可以解决纸张酸化问题;针对古籍生虫长霉,南博研发出纯中药合成的阿尔法溴肉桂醛溶剂;壳聚糖是天然高分子材料,和纸张性能相似,通过改性后喷洒在古籍上可以增加纸张韧性……科技是文物保护的神兵利器,江苏的古籍保护也正在尝试借力高科技。 

    另外,古籍保护还可以尝试新的思路。马宁说,南图正在考虑市场化运作方式,第一种是招聘社会上的古籍修复人员,第二种是采取认修的方式,南图可以拿出一批待修复的古籍,请企业、团体或个人出资修复,南图会发荣誉证书,甚至在古籍后写上你的名字、盖上你的章,毕竟抢救古籍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1人要修复10万本古籍 
    “厚实的家底所代表的,不仅是自豪,更是责任。”南图历史文献部主任徐忆农说,“江苏各地申报的急需抢修的古籍有111余万册,这意味着江苏平均每3本古籍中就有1本需要抢救,而各图书馆既无财力,又无人力和能力修复。”而在南京博物院,图书室主任王明发告诉记者,南博的20万册古籍中约有1/4需要修复,可是修复人员只有一个小伙子。出于保护需要,大量的古籍还封存在30年代文物南迁时的包装里,放在恒温恒湿、没有光线的库房里。 

    南图的160万册古籍中有60万册需要修复,然而按近年来平均每月50本的修复量计算,要修完这些古籍需要1000年。去年在南京召开的“中埃文物古籍修复技术教育论坛”上传出一组令人忧虑的数据:全国共有1000多万册古籍文献需要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专业古籍修复人才总共不足100人,平均1个人竟要负责10万册古籍文献的修复工作。形势万分严峻! 

    在南图古籍修复室,十多个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有的人把拆下的古籍书页反面朝上,用毛笔沾上小麦淀粉,把用传统工艺制作的纸沾到破损部位,再用镊子把多余的边角撕下;有的将补好的书页喷上水,一层书页一层溜边纸地叠压好,再将之压平;有的将修补好的整本书页上夹板夹紧……维修组组长、副研究馆员周苏阳说,修复古籍一般要先把书拆成分页,经过补洞、喷平、倒页、折页、捶平、压实、钉纸捻、齐栏、修剪、打磨、装订等十多道工序后,再装订起来,如果纸张长霉、有污染或酸化,还要用热开水清洗,脆化的还要先拓裱。 

    事实上,古籍修复不仅是个技术活,还需要修复人员具备古文基础、版本目录学、化学、物理和生物等学科知识。比如脆化的古籍是因为纸张变酸,修复人员要能测试酸碱度并配制药水;纸张要能区分宣纸、竹纸、皮纸还是连史纸;古文基础好,拼接破损页面速度才快;书虫活动的蛛丝马迹、霉变的红、黑、绿、白四色都要能分辨并采取措施,白菊驱虫、黄柏防蛀防霉、橡碗子染色,这些植物怎么利用都要熟悉。现在古籍修复人才青黄不接,十万比一更凸显培养专业人才的紧迫。 

    省古籍保护中心的徐春生告诉记者,现在最紧迫的是那些纸张酸化的书,酸化导致脆化,严重的一翻书页就变成了碎片,因此对脆化的古籍进行修复是一件火烧眉毛的事。 
    江苏古籍家底占全国13% 
    说起古籍,江苏有足够的底气自豪。据省文化厅副厅长、南京图书馆dang委书记马宁介绍,全国公共图书馆共收藏古籍2750万册,江苏有360万册,占全国的13%,其中善本9300多种,占全国16%,这些善本中,有5500多种是最弥足珍贵的孤本。南京图书馆收藏古籍160万册,仅次于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位列全国第三。 

    1993年,江苏修建了全国第一家古籍楼,恒温恒湿、防火防盗,工作人员笑称:“古籍比馆长先‘享受’空调”。如今,南图新馆内全国最先进的古籍部正在装修,总面积1300平方米,采用智能型密集式书架,每个书架上都有一个控制器,自动把温度控制在20℃—26℃,湿度控制在30%—70%,架上有什么书、借出什么书都一目了然,书架内使用樟木隔断,防虫防霉,库房内有二氧化碳和水喷双重灭火设计,钢筋混凝土整铸的墙体厚达80厘米,和金库一样坚固。 

    古籍修复需要专门人才,江苏在这方面做得全国最棒,2001年在莫愁职业学校开办了zhongguo第一个古籍修复专业,比全国试点早了2年;2006年金陵科技学院设立了全国第一个古籍修复本科专业,比国务院发文在高校设置古籍修复高等专业早了1年,如今南图的修复组有15人,数量和技术在全国数一数二。 

    从2004年起,江苏省每年投入9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古籍修复,修复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其中最有价值的是2005年—2007年修复的敦煌卷子4卷。 

    从1985年起,江苏开展古籍微缩保护,用借阅微缩胶片代替直接借阅古籍,近年又探索扫描、刻光盘、建数据库等方法进行再生性保护,使珍贵古籍尽量少用得以珍藏。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