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1998年中国民乐首登"金色大厅" 租金为9万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深圳晚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3月9日,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两会”政协文艺组分组讨论时的一席话引来莫大反响:“去金色大厅开演唱会,我确实开了个坏头。”由此再度掀起人们对金色大厅话题的关注与探究。曾经神秘而又高大上的艺术殿堂,忽然被“拉低”变得谁都能去,去金色大厅演出到底有何条件,去的人都是为了镀金吗?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翻开这部“编年史” 
  1998
  zhongguo民乐首登“金色大厅”
  “金色大厅”在zhongguo人尽皆知是1998年。
  那一年,“金色大厅”非演出季的舞台上迎来了第一批zhongguo人。这场“虎年春节zhongguo民族音乐会”的幕后推手是一家民营企业:北京锦绣公达文化交流中心。
  锦绣公达文化交流中心的董事长吴泽洲曾是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的一名老师,1980年代去了德国,1991年开始做带欧洲团进zhongguo的“文化生意”。积攒了些人脉,吴泽洲和儿子吴嘉童开始琢磨带zhongguo团“走出去”。
  据吴嘉童回忆,1997年夏天,他找到金色大厅总经理安格延,那时很少有zhongguo团体到维也纳演出,安格延表示十分高兴能迎接zhongguo的民族乐团。他给吴嘉童开的租金是14万奥地利先令,按当时的汇率,相当于9万人民币。
  吴氏父子把主办“春节民族音乐会”称作“虎年计划”。他们联系了中央民族乐团,通过时任维也纳文化参赞白阳出面联系维也纳市政府。这是zhongguo最大的民乐团第一次去奥地利演出,维也纳市政府承诺负担场地租赁费、所有记者及随团人员住宿接待费。宣传费由英美烟草公司赞助,奥地利国家电视台的转播费则由奥地利伊林电气公司赞助。
  “国家没给一分钱。”吴嘉童对记者说,他用“民办官助”四个字来概括1998年的虎年春节民乐会。当时所有演出团体出去,都要文化部审批,民营企业做主办方还没有过先例,最后,文化部领导点头支持。
  那是奥地利人第一次看到这样规模的zhongguo民乐,非常好奇。演出确实成功,《人民日报》等媒体做了热情洋溢的报道。“民乐走向金色大厅”成为一个带有民族自豪感的口号,“金色大厅”这四个字,也因为zhongguo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成了zhongguo人心目中的“音乐殿堂”。
  从维也纳“凯旋”后,zhongguo民乐团在国内做了“金色回响”汇报巡回演出,一场演出费达20万人民币。此前,团员们连工资都发不齐。
  有人回忆时称:“客观来说,金色大厅的演出,对这个团的发展有了好处。但几年之后这种效果就没了。”
  2002
  新年音乐会和春节民乐会
  1999年,尝到甜头的吴氏父子决定将版图再扩张,“兔年春节zhongguo民族音乐会”从维也纳金色大厅一路开到了柏林爱乐大厅和丹麦哥本哈根皇家音乐厅。
  时任中央电视台文艺频道主任的赵安负责了那场民乐会的转播。但在2000年,吴氏父子断绝了和央视的合作。
  央视随后和吴氏父子抢起了“金色大厅”生意。从此,“金厅”在春节期间有了两场zhongguo民乐演出。“赵安认为这是个赚钱渠道,他通过广电部,邀请中央广播民族乐团再次登台金色大厅。”吴嘉童告诉记者。
  和吴氏父子的商演不同,赵安的春节音乐会委托奥地利大使馆协助,请使馆大量赠票给当地政要和“友好人士”。时间隔得太短,演出类型相似,维也纳人不再觉得新鲜,此时开始,买票者寥寥,开始送票。
  随着电视转播以及媒体的夸张描述,“金色大厅”在国内越炒越神。“金色大厅”总经理安格延也记得2000年是个转折点,“此后越来越多zhongguo团队来到了维也纳”。
  事实上,当时大部分国人搞不清,“金色大厅”的新年音乐会和zhongguo人办的春节民乐会的区别。前者在每年元旦,一票难求;后者在2月前后,是档期冷淡易于租赁的时间——外国人不过春节,刚好给zhongguo人用。
  2002年,来到“金色大厅”的zhongguo团队突然扩增到六个,其中有四个是民乐团。
  大使馆的维也纳朋友们开始被一股脑儿的zhongguo民乐团砸懵了。实际上,欧洲人对zhongguo民乐乐器并不是很能接受。当年普拉维向台下奥地利听众讲解时,也提出有些民乐乐器声音很尖,比如zhongguo打击乐器,并不符合欧洲人的欣赏习惯。
  2010
  紧急通知!不准去
  之后,越来越多zhongguo团蜂拥而至,满载着“巨大成功”的喜悦,“唱响/奏响金色大厅”。
  “团体都以为,去完金色大厅就能镀金。其实根本不是。”陈平说。
  奥地利华人圈渐渐出现一个说法:“金色大厅”的zhongguo演出,先是奥地利人看,然后是华人华侨看,现在是演出团体自己看自己。
  “我认为zhongguo乐团的主要听众不可能是维也纳本地人。”安格延记者印证了这个“笑谈”。
  “奥地利是一个开放、ziyou的国家,邀请是不用负责任的,‘欢迎你’这谁都可以说。”白阳对记者说,“zhongguo人觉得,政府的邀请就不得了,但奥地利根本不是这回事儿。”
  随着越来越多的演出团体去维也纳,使馆收到不少投诉,他们希望“zhongguo国家文化部能管管”。2010年,文化部下发《制止国内演出团体赴维也纳金色大厅等国外著名演出场所“镀金”风的紧急通知》,大体内容是:不赞成各省市用政府资金支持团体进入金色大厅演出。
  “紧急通知”效力有限:不用政府资金,使用企业赞助,你批不批?团体自掏腰包,你批不批?——对有钱了的zhongguo人来说,十几二十万元的金色大厅场租费,都是小钱。
  在行家看来,被zhongguo人神化了的还有悉尼歌剧院和卡内基音乐厅:“这两个地方跟金色大厅差不多性质。好多团误以为进了这些地方,自己的音乐就上了一个档次,这是完全扯淡的,特别是民乐。”
  2013
  金色大厅行年底急刹车
  2010年后,一线城市专业团体对“金色大厅”已经腻味了,前往演出的主力,变成了二三线城市专业团体、业余老年团和小学初中生团。
  这时金色大厅场租已变成2.3万欧元,加之各种劳务费、技术费、器材费,租一次总共花费约4万欧元。但相比国内一些剧院,并未高出太多。“金色大厅”成了桩明码标价的生意。
  zhongguo合唱协会和迈斯特国际,常在其中牵线搭桥。
  在2010年文化部紧急通知出台前,《环球时报》、《人民日报》等官办媒体已经开始发文批判“镀金”现象。文章把金色大厅说得一钱不值,小标题称“给钱就能演”。但这没什么作用。
  在迈斯特国际董事长王健看来,金色大厅的确从上世纪90年代一步步被炒起来,但现在大家“抹黑”金色大厅,也太矫枉过正了。
  zhongguo合唱协会从没受过媒体批评的影响。“我们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从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角度出发,群众有去金色大厅一展歌喉的需求,我们支持有什么错呢?”zhongguo合唱协会秘书长智颖文对记者说。
  2013年底,受“八项规定”影响,国内演艺市场锐减20%,“去金色大厅”的风气算是来了一次急刹车。在一些国企连年会都取消了的2013年,还有多少人会去金色大厅呢?(南周)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