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调皮”国画“变”中求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闻晚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明天,张培成首次个展“闲看五色”在上海美术馆举行,这是年近60岁的张培成第一次个展。采访张培成,你感觉不到他艺术家或者刘海粟美术馆馆长的身份,言谈间,他严谨的语汇更像是一位老师。 
  张培成说:“我在大学教了22年美术。” 
  大胆尝试不同风格 
  张培成是学“ 
浙派”水墨出身,但他真正打开眼界,是改革开放初期大量的国外画册、画展进来时开始的。1982年美国哈默画廊在北京展出其经典藏画,张培成第一次接触到毕加索、马蒂斯的原作,最大的感叹是“原来还可以这样画”。 
  擅长思考的张培成一下子打开了思路,艺术就在于个人凭借其对大自然独特的认识和情感去创作。很快,张培成的国画里就出现了半边身体,甚至没有头的身体,在20多年前,如此画法绝对超前,他不同风格的作品连续在1981年全国美展、1986年首届海平线联展和1989年第七届全国美展中获奖。 
  环境变了,国画也应求变 
  80年代后期,张培成开始从民间艺术里汲取养分,将大俗的夸张颜色同zhongguo文人画相融合。但不久,张培成意识到当代zhongguo画光表现乡土是不够的。“现在的环境跟老祖宗那时不一样了,国画怎能不变?”于是张培成继续进行个人审美的调整,大胆吸收西方野兽派和表现zhuyi手法,直到最近一年,张培成仍在调整审美,其最新的水墨画色彩又朝灰的方向发展,画风更ziyou,往抽象又跨了一步。他说:“西方现代派大师受非洲木雕的影响,梵高的画吸收了日本浮世绘风格,而我们,不管如何吸收和调整,最终标准必须是zhongguo的、当代的。我们必须不断调整,否则会被人吃掉的。” 
  开会时悄悄画人物速写 
  张培成是馆长,当领导就意味着创作时间被大幅挤占,但他会利用时间。比如,在某些会议期间,他会悄悄拿支笔画人物速写。他说,一个艺术家在不同阶段,随着阅历加深,速写会很不一样。他强调说,zhongguo画今天的低迷与不重视写生有关。 
  “艺术家应该跟科学家一样,好像牛顿,一个苹果落下来,就能让他想到什么。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换个角度经常会出现亲切的陌生感。我的作品里有时会出现一个戴眼镜的人,这在国画里很少见,但我觉得很好玩。我常想,为什么画人物一定要站着或坐着呢?我尝试画些躺着的人物,结果印刷的时候会被印倒了90度。还有,人物的脸上为什么一定要很清爽呢?弄块黑的不也很有趣吗?” 
  如此在艺术上的“调皮”和不断的“审美调整”造就了今天的张培成,人生60岁第一次办个展的他依然不忘毕加索的一段话:“我成功了,随便画什么人家都捧我,但我没有厚颜无耻到把自己看作和提香这样的大师一个级别,这一点是痛苦的,但我必须诚实。”张培成说,如今的画坛,尤其当代艺术有些人的画价卖得比齐白石还贵,但历史是公正的,它自会把好东西留下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