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电影人热议《西藏天空》:藏族题材是巨大文化宝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中新社上海4月22日电 题:沪上电影人热议《xizang天空》: 藏族题材是巨大文化宝库 
  中新社记者 邹瑞玥
  历时五年、投资4000万元人民币拍摄,由上影集团推出的藏语史诗大片《xizang天空》近日在上海上映,反响热烈。这是第一部用藏语拍摄、藏族演员担纲主演,反映xizang历史社会生活和xizang人情感的影片。在《xizang天空》学术研讨会上,沪上电影人指出,藏族题材是一个巨大的文化宝库,期待更多好的电影诞生。
  《xizang天空》以两位藏族青年40年的恩怨情仇浓缩展现了xizang现代史上激荡风云、沧桑巨变的一段历史。平均年龄38岁的年轻摄制组,七次深入藏地,完成了全镜在xizang高海拔地区取景拍摄的艰巨任务,将壮美瑰丽的xizang自然风光和藏文化呈现给观众,这在zhongguo国产电影中尚属首次。 
  在《xizang天空》拍摄时间里,藏独分子曾引发多次骚乱。拍摄该片的压力和难度可想而知。影片剧本的修改时间长达三年,从上影编剧赵东林到著名作家阿来手中,前后易11稿。
  据上海电影集团副总裁汪天云介绍,对于《xizang天空》的剧本,上影内部的看法也有分歧。深谙藏族文化的作家阿来此前一度放话“一辈子都不会碰电影”。上影人四五年来屡次“公关”,终于说动了他。阿来认为,原剧本囿于意识形态的禁锢,缺乏生机。在延续了原有的人物关系之后,阿来对故事进行了调整,把两个藏族青年的轮回、替身,许多的宗教理念都写在里面,意在突出人性的觉醒,突出人的个体生存状态。它不仅反映了一百年来xizang人农奴翻身得解放,更是书写了人性的解放和觉醒。
  最后一稿阿来一共写了6万字、200个场景,融入了藏民的生活细节和他对藏传佛教的理解。最终有135场实现拍摄。“在xizang拍摄的时候,发生过天灾人祸,最大的灾难是印度喇嘛潜入xizang自焚、打烧,许多部分都是重新拍过,他们历经的千辛万苦难以言表。”汪天云说。
  影片上映后,文艺评论界称,这是一部“久违的典之作”。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周斌将《xizang天空》与此前拍摄过的藏族题材电影《农奴》、《盗墓贼》、《红河口》等作比较,认为《xizang天空》最大的新意是突破了“阶级对立”这样的主旋律电影话语,在更高层次上反映了经济主导型的现代文明与宗教主导型的农耕文明之间的冲突,并在冲突中表现人的觉醒和人性的复苏,贯穿了对自我身份的不懈追问。
  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石川认为,影片不仅体现出创作者对xizang题材理解的不同,也体现出一种时代的进步。“我们这个时代一定要有自己的特定立场和角度,怎么来表述xizang,怎么让xizang问题进入我们的叙事,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据悉,《xizang天空》上映后已获得意大利、加拿大两个国际电影节的参展邀约。
  电影人也给《xizang天空》提出不少意见,包括故事情节的贯穿不够明晰,对人物爱情的表现不够充分等。汪天云透露,接下来上影还将拍摄《尘埃落定》,依然会考虑全部启用藏族演员。(完)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