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浙江嘉兴博物馆书法特展 尽显明清“碑风帖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新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中新网嘉兴1月9日电(见习记者 吴洪 实习生 臧涵)“朱彝尊的隶书从汉碑中来,书法流动飘逸,和王时敏、郑簠被誉为清初隶书三大家”,9日,在“碑风帖韵”浙江省嘉兴书法三百年特展上,zhongguo书法家协会会员张志敏如此评价明清书法家朱彝尊的隶书册页。 
  明清之际,嘉兴市镇经济格外繁荣,各地区藏书楼林立,府第、学院、私塾贯通各阶层学习渠道,明清两代730多人考中进士,也正是文化积累的成果。明初至清初的300多年间,文人辈出的嘉兴,书法艺术始终跟随着帖学和碑学或对立或结合的时代背景而长盛不衰。
  此次展览就以嘉兴书法的发展历程为主线,分“碑帖共荣”、“碑学独大”、“海派书法”、“碑帖之间”4个部分进行展示,将从1月1日持续到3月31日,由嘉兴博物馆主办,平湖市博物馆和海宁市博物馆协办。
  据悉,这次特展有朱彝尊、陈邦彦、张廷济、朱为弼、蒲华、沈曾植等40多位大家创作的100多幅书法作品,其中多数作品还为国家二、三级文物。全国各地不少书法爱好者慕名而来,赶赴这场视觉和精神的盛宴。
  据嘉兴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其中第一部分展示了以朱彝尊为代表的一批金石考据学者、以陈邦彦为代表的董其昌书风的追随者们以及游走在这两条道路之间的陈亦禧等的书法作品。随后嘉兴书法形成了一个良性的金石书法体系结构,其中朱为弼、张廷济等为个中翘楚。
  而至清代晚期,随着海派书画的兴起,涌现出一批书画兼工的名家,如蒲华、沈景修、董spaced等,他们的书法往往是帖学书法和碑学书法相互渗透、互为补充的产物。
  至清代晚期,在刘熙载等人的提倡下,帖学和碑学在对立之间找到了融合之处,这一时期嘉兴书法成就最高者当数沈曾植。而像王国维这样的学者,并非以书法见长,但其深厚的学术功底,颇具谦谦君子的学者风范。
  “朱彝尊的隶书从汉碑中来,书法流动飘逸,和王时敏、郑簠被誉为清初隶书三大家”,张志敏如此评价,其点画纯从汉碑中来,行笔扎实稳重,而作为隶书特征之一的波磔用笔,也是出之以自然之致,不强努硬挑。
  张志敏还介绍,朱彝尊不仅对《曹全碑》下过很深的工夫,而且对汉隶的整体审美意韵也有着准确的体会和把握,故其书作平和秀雅,古意盎然。(完)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