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雾山石刻巨砚《蜀道难》制作完成 整块石料重2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绵阳晚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蜀道难》巨砚,从重达2吨的整块雾山石中脱颖而出,堪称江油李白纪念馆“镇馆之宝”。昨(23日)早上,历时3年半精雕细琢,这块巨砚终于大功告成,由8名大汉合抬,从李白纪念馆雾山石刻工作室搬进归来阁。
  ■ 记者 陈元松
  昨上午,记者在归来阁看见,大厅中央横卧的巨大根雕基座上,安放着《蜀道难》巨砚。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雾山石刻传承人邓国军和徒弟周敏正在对巨砚进行最后的打磨抛光。“这块雾山石雕砚,算得上国内迄今雕琢山水图案的石砚之最!”邓国军一边忙碌一边讲述雕刻这件作品的艰辛历程:雾山石毛坯重2吨多,是2007年从江油西部观雾山开采而出,运回李白纪念馆存放。由于迟迟没有完美的构思,这块毛坯便一直闲置。直到2012年开春,该馆最终确定将其雕刻成为砚台工艺品《蜀道难》。
  记者现场测量发现,这块巨砚长2.05米、宽95厘米、厚30厘米,目测重量超过1.5吨。随手触摸,手感分外细腻、温润。而具有国画白描风格的山水图案,呈U形环拱中间的“墨池”,从右至左,分别为广元皇泽寺、剑门关、翠云廊、梓潼大庙、李白故里,以及顶部的江油窦圌山、涪江六峡……独具匠心地展现了李白诗歌描绘的古蜀道风貌。纵观整块巨砚,仙雾缭绕的峰峦,飞流直下的瀑布,蜿蜒逶迤的河流,令人心驰神往。而巧妙点缀其间的飞禽、走兽、人物、树木、庙宇、村落、栈道、桥梁、驿馆,也都纤毫毕现、栩栩如生,平添几多生机和灵气。

  从2012年4月开工,邓国军和师弟彭耘、徒弟周敏联手制作,终于赶在今年江油市“两会一节”前夕大功告成。作为李白纪念馆“镇馆之宝”,《蜀道难》雾山石刻巨砚必将成为吸引中外嘉宾的亮点。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