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间万象 » 综合动态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广西六旬工艺大师传承百年民间技艺_瓷盘-广西-工艺美术-技艺-传承-柳州市-柳州-百艺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中新网柳州9月6日电题目:广西六旬工艺大师传承百年民间技艺以刀代针瓷盘上“刺绣”作者:林馨“叮叮咚咚……”在

中新网柳州9月6日电 题目:广西六旬工艺大师传承百年民间技艺 以刀代针瓷盘上“刺绣”
  作者:林馨
  “叮叮咚咚……”在清脆悦耳的声响中,广西工艺美术学校66岁的教师朱明德手握铁锤,捶打着锥形刻,在瓷盘上“刺绣”。不一会儿的功夫,瓷盘上就勾画出一副栩栩如生的人物轮廓。9月6日,朱明德通过示范刻瓷手法,给该校的学生传承刻瓷技艺。
  瓷刻被誉为“瓷盘上的刺绣”,它以刀代替针线,在瓷器釉面上刻出生动画作,是一门古老的传统技艺。据史料记载,真正的刻瓷是从清初开始在瓷釉上雕刻,题材多为国画、线描和大写意。
  上世纪70至80年代,被列入传统雕刻工艺的刻瓷曾在广西柳州市红极一时,在柳州工艺美术厂光刻瓷车间的工艺者就有60多人。1970年,自幼对雕刻感兴趣的朱明德来到柳州工艺美术厂上班,先后学习树雕、玉雕、刻瓷等雕刻技艺。
  据朱明德介绍:“刻瓷看起来很简单,但刻画一个瓷器,往往需要用锤子敲击上万次。”其表示,在瓷器上雕字、凿画,一锤定型便无法修改,错使一分力釉面的裂缝就会使整个作品功亏一篑,因此掌握刻瓷工具的力度需花费许多心思学习。
  朱明德仍记得刚刚开始学习刻瓷时,常常掌握不好使用工具的力度,而导致整个瓷器被损坏。为了不断学习刻瓷技艺,朱明德看书学习查找资料,并不断琢磨手腕力度的轻重,经过两个月的反复练习,最终才能刻画出流畅的线条。从此,朱明德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刻瓷,在生活中不断寻找可以雕刻的瓷器。
  但到了90年代以后,受市场影响,刻瓷手艺逐渐没落,从事刻瓷工作的民众越来越少,整个柳州市仅仅剩下几人坚守。“刻瓷作品卖不了价格,几乎不挣钱。但为了传承这些技艺,我不愿意放弃。”朱明德称。
  1990年,朱明德来到广西工艺美术学校担任教师,试图让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在教学中传承下去。教学18年来,朱明德在课堂上培育了近千名学生学习刻瓷技艺,部分学生毕业后依靠该手艺从事相关行业。
  2012年,年满60岁的朱明德到了退休年纪,广西工艺学校刻瓷课程面临无人教学的困境。为此,该校只得返聘朱明德继续教学,并指派年轻一代教师传承朱明德的刻瓷技艺。2016年,80后教师梁媚跟着朱明德学习刻瓷。经过2年的学习,梁媚已基本掌握刻瓷技艺,并开始担任该校刻瓷课程的教师,让这门课程后继有人。
  如今,从艺48年的朱明德,凭借着对雕刻的执著在艺术道路上斩获颇丰。朱明德多次参加全国及广西的工艺美术展览并获奖,其木雕作品《双龙戏珠》荣获2013第二届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展览“八桂天工奖”银奖。在朱明德看来,“一刻一传承,希望让刻瓷这门指尖上的艺术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完)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