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间万象 » 综合动态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元人小令鉴赏之二十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国学网  作者:陈友冰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双调·庆东原】“泊罗阳驿” 赵善庆

  砧声住,蛩韵切,静寥寥门掩清秋夜。秋心凤阙,秋愁雁堞,秋梦蝴蝶。十载故乡心,一夜邮亭月。

  赵善庆(?—1345后)字文宝;一作赵孟庆,字文贤;一作文宝,名孟庆。邵曾棋《元明北杂剧总目考略》认为“诸说纷纷,不知孰是”。今人多作赵善庆,字文宝。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县)人。《录鬼簿》小传纪其“以卜术为业。阴阳教授”:曹本作“善卜术,任阴阳学正”。考《元史·选举志·学校》,其中设阴阳教授而未设阴阳学正,当以“教授”为是。所作杂剧有《七德舞》、《糜竺收资》、《教女兵》、《姜肱共被》、《掷笏谏》、《醉写‘满庭芳’》、《负亲沉子》、《村学堂》八种,均佚。散曲存小令二十九首。皆见于《乐府群玉》。其风格秀逸清丽,音律工整谐婉,是元人散曲“清丽”派代表作家之一。朱权《大和正音谱》评其词“如蓝田美玉”。陆邦枢、林致大《薛昂夫、赵善庆散曲集·前言》谓其“怀才不遇和一生飘泊,故其散曲于清新之中寓悲凉,于明丽之中寓感叹,比较抑郁、消沉,其成就亦居于薛昂夫之下。”

  我们在赏析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时,曾和这位赵善庆的同调之作做过比较。从那首【山坡羊·长安怀古】中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赵善庆小令的恬淡风格和归隐之思。这首【双调·庆东原】“泊罗阳驿”亦是写客中的羁愁,比起【山坡羊·长安怀古】,更多了一些悲凉和酸楚。赵善庆一生怀才不遇、四处飘泊,游历甚广。先后到过西安、奉节、长沙、湘阴、镇江、杭州等地。现存的二十九小令,多为羁旅客愁、即景抒怀之作。这首【双调·庆东原】就是一首思亲怀乡之作。叙写他在一个秋夜寄宿在罗阳的驿站之内,砧声和蛩吟勾起他无尽的乡思。回想起十年来的漂泊生涯和事业无成,秋心、秋愁、秋梦呈现出一派落寞的意象。其秀逸清丽的风格,也最能反映其清丽派的特色。

  此曲在内容上虽未能摆脱羁旅和悲秋这个传统俗套,并无多少新意,但在表现手法上却颇为别致。因为一般表现秋的作品,大多是通过清秋季节一幅幅萧疏寥落的画面,来表现秋的特色和抒发诗人的情感,如被称为“秋思之祖”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通过深秋季节的“枯藤、老树、古道、西风”来表现秋的萧索凄清,借以抒发天涯游子孤独灰暗的心绪。卢挚的【双调·沉醉东风】又从另一个角度,即落霞孤鹜、云帆月影这一幅幅明朗空阔的画面来表现秋的高朗澄洁和勃勃生机,借以表现诗人开朗又澹荡的襟怀。赵善庆的这只曲虽也是写秋意、抒秋情,但与前面皆不同:它放弃了通过秋色秋景这条捷径,那样,不用视觉而通过听觉上的感受来抒发他的秋心、秋情,从这个角度来说,倒是很像欧阳修那篇著名的《秋声赋》。

  作者一开始就抓住富有代表性的秋声来写秋的凄凉。“砧声”就是捣衣声。宋元以前,棉花的栽种在zhongguo尚未普及,服装通常只能用丝织品及葛麻等。丝织品当然只能供贵族穿戴,寻常人家大多穿葛麻。葛麻织品最明显的缺陷点就是太硬,穿着不舒服,所以在穿以前需要捣柔软平整,捣衣并非洗衣,虽然也要用棒槌和砧石,但其目的只是把衣服锤松软平整,只须在家里进行,也不必去河边,且一般在夜晚进行。秋天到了,家家户户都要制作和准备寒衣,尤其是家有在外的游子或征戍者更要早做准备,捣衣石上也就砧声不断了。李白的《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春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说的就是这种情形。“蛩韵”即蟋蟀的叫声。秋风一起,白露一过,蟋蟀的叫声会显得特别凄凉,因此我国的古代诗词中常用此来表现悲秋和离别的伤感,如岳飞的《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蝉声切,蛩声细,角声韵,雁声悲,望去程依约天涯”(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赵善庆在此用“砧声”和“蛩韵”来代表秋声,寄寓自己的离愁别绪,应当说是很典型的。况且,作者又将“砧声”和“蛩韵”连在一起,构成此起彼伏,若断若续,更能显出客中孤旅门前的寂寥,内心的孤独。

  如果说前三句是通过听觉来渲染秋声带来的凄凉氛围,接下来的三句“秋心凤阙,秋愁雁堞,秋梦蝴蝶”则是通过进一步的回忆和联想,抒发自己在秋声中和秋夜里的主观感受。“凤阙”原是汉代一个宫阙名,后来一般用来指代朝廷,这里指的是功名事业心。“秋心凤阙”是说自己的功名事业心早已衰颓、淡漠;“雁堞”是指边塞上是城防。堞是城墙上垜。“秋愁雁堞”是说自己没想起当年立功边塞的壮志,徒惹愁思而已。这也就是南宋词人张孝祥所说的“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六州歌头》);“秋梦蝴蝶”是借用庄子梦蝶的典故,意思是说当年我关心国事指望有所作为,到头来不过是一场秋梦。这三句是作者在不眠的秋夜所勾起的往事回忆,也是由萧瑟秋声所激起的深沉感慨。这种感慨,尤其是“秋梦蝴蝶”这类功名事业心的虚幻感,是zhongguo文化传统中一些有作为的士大夫在人生理想得不到实现时常有的精神状态,更是元代汉族士人备受排挤、歧视所采取的一种常见的反抗方式。尽管这种方式是消极的,但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最后两句“十载故乡心,一夜邮亭月”在结构上是全曲的总结。十多年来自己长期漂泊在外。随着壮志成灰、功名成梦,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也日益深长炽烈起来。今夜在罗阳驿听砧声断续、寒蛩凄切,这种思念更加使人夜不能眠。“一夜邮亭月”并不只是说驿馆内外通夜都有明澈的月光(邮亭,即是驿馆,因为又是递送官方文书者投止之处,故又称邮亭),更是说自己夜不能眠,彻夜都在望着邮亭之月。他的弦外之音,大概不外是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或者是如杜甫所说的“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吧!整首曲也就在这无尽的思念中结束。

  总之,这只曲最大的特色就是作者有意舍弃描写秋景的传统手法,着重从秋声给游子造成的种种听觉感受。然后运用回忆、联想和想象,结合自己的经历遭遇抒发身世之感和故乡亲人之思,最后用一个精当的对偶句概括全曲,给人留下一幅萧疏清冷的画面和无限想象的余地。明代曲论家王骥德在谈散曲结尾重要性时说:“尾声为结束一篇之曲,须是愈着精神。末一句更得一极俊语收之,方妙”(《曲律》卷三)。赵善庆这只曲的句可以算得上“愈着精神”,而末句也不愧是“极俊语”。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