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间万象 » 综合动态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贵州都匀制茶大师“金手指”传承技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贵州都匀制茶大师“金手指”传承技艺  53岁的张子全在铁锅中撒入一筐茶青,一双粗黑的手,抓、抖、捻、揉、翻炒……逾300度高温的铁锅中,茶团在手掌间摩擦滚动,动作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在低纬度、高海拔、常年云雾缭绕的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毛尖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子全正在炒制都匀毛尖。  都匀毛尖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这一著名的绿茶品种具有色泽翠绿、条索卷曲、香气清澈的特点。

贵州都匀制茶大师“金手指”传承技艺
  53岁的张子全在铁锅中撒入一筐茶青,一双粗黑的手,抓、抖、捻、揉、翻炒……逾300度高温的铁锅中,茶团在手掌间摩擦滚动,动作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在低纬度、高海拔、常年云雾缭绕的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毛尖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子全正在炒制都匀毛尖。
  都匀毛尖是zhongguo十大名茶之一,这一著名的绿茶品种具有色泽翠绿、条索卷曲、香气清澈的特点。
  自12岁时在祖父的教导下炒制第一锅茶,张子全制茶已有41年了。在文化旅游部今年5月16日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他作为绿茶(都匀毛尖)制作技艺传承人名列在内。
  绝活之绝,在于“提香提毫”环节。“这时,要改用杉木烧火,让锅内温度迅速上升,茶香才能浓郁。”张子全说,这一过程俗称“火中取宝”,祖辈发现的炒茶绝技就这样在一代代人的指尖上传承下来,原本白净修长的双手,也在一次次炒茶的过程中变得粗黑。
  张子全介绍,手工制作上等的毛尖茶,包括杀青、揉捻、搓团、提毫、干燥等多道工序,从而增加汤色浓度、固定外形。“每一步的动作和温度的把控都要严格遵循传统手艺。”
  几十年如一日在高温中炒茶,张子全的双手粗黑而布满老茧,早在1999年,他就获得了在当地具有较高名声和认可度的“金手指”称号。
  2009年,张子全在距离贵阳市约110公里的毛尖镇坪阳村牵头成立了摆忙十里茶香茶叶专业合作社。皮肤黝黑、笑容质朴的张子全自豪地说,合作社从刚成立时仅有6户社员发展到现在,已有60多户社员,茶园面积超过1000亩。
  圆梦的路上也有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与传承。41年来,张子全高超的炒茶制茶技艺,吸引逾千名学徒慕名前来拜师,其中,获得州级非遗传承人的就有10多人,另有几十位徒弟各自回乡开设合作社,通过种茶和制茶带动当地群众发展茶产业。
  2017年,张子全与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合作,成立了手工茶大师工作室,同时担任学院教师。“带学生上茶园,指导学生辨认可采摘的茶青,教会学生摘茶、炒制、包装等技术,是我现在最喜欢的一项活动。”他说。记者 张伊伊 蒋成 崔宇 贵阳报道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