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明品生活 » 仪礼习俗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韦政通书房记:结缘这方天地-思想上才有了接洽_政通-书房-图书馆-有了-中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凤凰网国学  作者:张俊卿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记得初来杭师之时,老师就曾告诉我们:学校图书馆四楼的“政通书房”与我们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有着深厚的渊源,并建议我们课下多去“寻宝”。想

记得初来杭师之时,老师就曾告诉我们:学校图书馆四楼的“政通书房”与我们zhongguo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有着深厚的渊源,并建议我们课下多去“寻宝”。想来那时也是抵触心重、不受教化,就当完成任务似的去转了一圈后,便意兴阑珊地离开,此后也鲜少再去。

杭州师范大学(当时叫师范学院)的“政通书房揭牌仪式公告

重新结识“政通书房”实属机缘巧合。那时研究所诸位导师意欲举行一场论文评审会,要求在读研究生尤其是研二、研三同学每人提交一篇学术论文,一是检查我们入学以来的学术造诣,二是培养我们良好的学术规范和学思并用的理性精神。于是,我选取了瑞士学者耿宁的“良知说”作为研究主题,这需要1983年版《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作为参考文献。这本书极为稀缺,我将图书馆相关架柜找了两三遍,也未有收获。日子一天天过去,论文递交日期愈发挨近,我既非巧妇,又难为无米之炊,内心焦灼可想而知。可能真的是心诚则灵,有天中午在去图书馆的路上碰到了研三的师姐,她提议我去找“老书”,且说“政通书房”才是不二之选。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四楼,一边祈祷,一边寻阅。在我看到目标的那一刻,真是害怕自己花了眼,于是稳住心神,一字一字把书名又读了一遍,真的是它!我迫不及待地将它从书柜里取了出来,看到书面上的繁体写着:陈荣捷著,台湾学生书局印行。确定无疑了!于是,次日得以顺利将论文初稿呈交导师王志忠老师审阅。之后,我又循着老师指出需要修改的地方来查阅文献。有了前车之鉴,这次不再去别处,便直奔“政通书房”,果然不失所望,我又找到了第二本基石性的参考文献——1988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zhongguo伦理学说史》(沈善洪、王凤贤著)。

如今,论文已经顺利提交,所以决定怀着感恩的心去好好体悟一次“政通书房”,以弥补一年多来的缺席之憾。从图书馆四楼左边楼梯上去,一眼就能看到“政通书房”四个方方正正的蓝色大字。虽名为书房,其实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房间,而是以书为墙,为我们构筑的一方墨香天地;中间安置了桌椅,这样也便成了我们师生交流学习的一个家。以前上课的时候老师经常说,韦先生曾经坐在书房里给往届师兄师姐授业解惑。这样一念,那场景似乎就在眼前。隔着小段距离望去,“政通书房”的造型像极了罗马的圣彼得广场,四个书架像两排廊柱一样,张开双臂将在内阅读学习的人紧紧护住,不受外界干扰。中间的桌椅象征着广场中央的埃及柱,守望着来来往往一代又一代学子。

已是高龄的韦政通先生,仍在书房里勤奋工作

小心翼翼地靠近,书架入口处有个小牌子,上面写着:

台湾著名学者韦政通先生将其个人全部藏书捐赠我校图书馆,以嘉惠后学,书尽其用。先生此举,彰显一代宗师风范,令人敬佩。特设“政通书房”,珍藏先生赠书。

随手取下一本书,缓缓打开,泛黄的纸页,悠绵的书香,兴味悠长。时间悄然流逝,闭馆铃声响起。虔心将书阖上,书面湛然印写:承前启后,源远流长——《zhongguo名著精华全集》,远流出版公司。的确是这样的,来这里汲取生命养分的人,不管相识与否,都结缘这方天地,在思想上有了接洽,代代薪火相传,所以才希望绵绵。

走出图书馆,外面正下着细雨,虽是南国凉冬,但并未让人感到寒冷,映着明亮的灯光,反而有着春雨的温润。纵然是不言不语,又怎么能说它没有长养万物呢?所谓春风化雨,泽被草木,可能就是如此吧。

注:作者张俊卿为杭州师范大学zhongguo哲学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