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明品生活 » 仪礼习俗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红楼梦》槛外人:暗香浮动笼妙玉_妙玉-宝玉-黛玉-的人-刘姥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红楼梦赏析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妙玉是金陵十二钗正册里唯一一位和四大家族没有血缘与婚姻关系的人。作者在判词中用“金玉质”比拟妙玉,远远超过了对迎春“金闺花柳质”和

 

妙玉是金陵十二钗正册里唯一一位和四大家族没有血缘与婚姻关系的人。作者在判词中用“金玉质”比拟妙玉,远远超过了对迎春“金闺花柳质”和惜春“绣户侯门女”的评价,作者对妙玉的欣赏之情可见一斑。

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妙玉并非作者浓墨重彩描绘的人物,关于她的故事,作品中仅出现了五次。

其中有妙玉出场的两次,即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和第七十六回《凹晶馆联诗悲寂寞》,这两次可谓正面描写。另外三次可谓侧面描写,即第十七回荣国府礼聘妙玉,第五十回宝玉乞梅栊翠庵,第六十三回妙玉贺宝玉生辰,在这三回里都是只闻妙玉的事而未见妙玉的人。

妙玉爱读庄子的文章,自认为是畸零之人,这意味着她对社会,对俗世,对名利都看得极淡。她不合群,自愿在边缘生存,享受孤独。因为她自以为能与天、与宇宙、与自然达到和谐,所以又觉得自己很有尊严,很有价值,不可轻亵,凛然莫犯。

妙玉这个人物需要一遍遍细细阅读,读着读着就感到她身上有一种虚化的成分。概括说来,她既有黛玉的空灵和清高,又有湘云的纯真和才情,还有李纨的孤苦和沧桑。

妙玉同黛玉一样,有着天生的不足。身体有病,非出家不可。黛玉出家到贾府;妙玉出家到栊翠庵。有玉如黛始方好,黛玉原来是妙玉。

那么,妙玉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接下来,笔者将从三个方面进行粗浅的解读。

 

 

1、有一定家族背景,有才有貌

妙玉如一件摆设一样被荣国府下帖请进了大观园,她和贾蔷采访聘买的小尼姑小道士没有本质的不同。在她品玩珍奇古玩的同时,贾府的权贵们也在玩赏着她这块纤尘不染的“妙玉!”

第十七回借林之孝家的口,我们知道妙玉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人家,由于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皆不中用,只好自己入了空门,在玄墓蟠香寺出家为尼。且文墨极通,经文极精,模样儿极好。妙玉是其法名,至于其俗家姓甚名谁我们都一概不知了。至于能买替身的家族是哪个我们也一概不知了。

第六十三回借邢岫烟之口,我们进一步晓得妙玉是因不合时宜,为权势所不容,竟投到了荣国府,入住大观园栊翠庵。

第四十一回,显示了妙玉的茶道之高深,茶艺之精湛。她晓得贾母不吃六安茶而奉老君眉,对贾母的问话不是笑答就是笑回,婉然一个大家闺秀。她的茶具十分别致名贵,非一般人能用得起,面对宝玉对茶具的质问,她回说怕是整个贾府也未必找得出自己常用的绿玉斗这么一个俗器来;她的茶论唬得本已超凡脱俗的林妹妹也倒抽冷气,不好多话,亦不便多坐。

第七十六回,我们可以看到妙玉的诗才令黛玉湘云二人皆赞赏不已,并称其为诗仙。其深厚的诗学功底和芳情雅趣非一介寻常尼姑可为。

种种迹象表明,妙玉是一个有一定家庭背景的人。

 

 

2、分别心甚重的佛门假弟子和道学真才女

妙玉表面上虽为佛门弟子,骨子里却和黛玉一样,大爱庄子,且分别心甚重,尘缘未了,为情所困。妙玉虽自称是“槛外人”,但实际上她何曾真正迈出过尘世的门槛儿?!

第四十一回里,她给贾母沏茶时用的是隔年的雨水,给宝钗、黛玉和宝玉沏茶时用的却是五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却冷笑说:“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可见她只看重真心、真情、真识,便是贾母也只是随意应付而已。刘姥姥接过贾母喝过的半盏茶一饮而尽后,所用的成窑五彩小茶钟她就嫌脏不要了。当宝玉向她讨要这个杯子意欲给刘姥姥卖了好安家度日时,妙玉的一句话很可恶:“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是我吃过的,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这说明妙玉不仅有物质层面的洁癖,而且有精神层面的洁癖。有双重洁癖的人怎么能入佛门呢?但是对宝玉她却为我们上演了另类的情景剧。她竟“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这对比分明的动作藏着很大的玄机,也透露了妙玉的心底秘密。

第五十回宝玉被罚去栊翠庵乞梅,李纨命人好好跟着,黛玉拦住说:“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第七十六回,妙玉在为黛玉和湘云联对收结时说:“到底还该归到本来面目上去。若只管丢了真情真事且去搜奇检怪,一则失了咱们的闺阁面目,二则也与题目无涉了。”纵上分析,我们可以说妙玉是一个分别心甚重且未失闺阁之心的佛门假弟子,其内心的炽热岂是一袭袈裟所能遮掩住的?

然而妙玉又的的确确很道学,她饱读诗书,精通茶道,谙练琴棋。她作诗不逊于黛玉湘云,当个诗社名誉社长肯定不辱其名头;她浸淫茶道,超凡脱俗,若开个茶馆说不定就是第二个阿庆嫂;她琴棋非常在行,若开个文化会所兴许会招来世外高人。因此她又是名符其实的道学真才女。

 

 

3、一个集两大悲剧于一身的矛盾人物

妙玉身上聚集了“世难容”的高人悲剧和“春色阑”的青春悲剧。由于她“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又天生孤僻,患有洁癖症,终落得“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的下场,以致于和众人难以相处,连中规中矩的李纨都说:“可厌妙玉的为人,我不理他。”宝玉也说妙玉:“为人孤僻,不合时宜,万人不入他目。”甚或她的贫贱之交且与她有半徒之名的邢岫烟也说她:“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可见妙玉的所谓高仅仅是高在自己心里,外人并不把她高看。

可佛门禁锁不住妙玉沉潜的青春之心;岁月遮掩不了妙玉如花的惊人美貌;僧袍暗淡不了妙玉跃动的绝世才情。正值芳龄的妙玉,在最需要朋友的时候,周围却没有一个朋友,她独守静庵,不得不将自己内心的孤苦和满腹的心酸化作外在的孤高和清冷,并以此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防护衣。

“这是个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个俗器来。”万人不敢说的话她说了;在贾母携刘姥姥一行游玩栊翠庵后,她仅仅是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闭了,且要清水洗地。万人不敢做的事她做了。如果说黛玉的清高如海洋的话,那妙玉的清高便是星空;如果说李纨的孤独是一片森林的话,那妙玉的孤独便是整个宇宙。这样一个原本玩物的人却如此清高,怎能为世所容?

她入荣国府的时候已经18岁,是人生最美好的季节,许身佛门并非真心自愿。妙玉如同一株生长在悬崖深谷里的幽兰,伴着冷月,自开自谢。无人问津也好,有人寻访也罢,她只是一如既往地发散着自己独有的芬芳。可是青春转瞬即逝,眨眼即见“春色阑”。曹公在《世难容》的曲子里为她唱尽了人生的悲歌,并借助和妙玉一样众多青春女儿的共同命运,将红楼的悲剧推向了哲理的高度。

妙玉冷僻孤绝地困于大观园,曲高和寡地品赏着梅花雪的轻浮和生命的哀伤,美丽着自己的美丽,雅致着自己的雅致。

 

 

可是,在一个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龌龊社会里,一个身处社会底层,柔弱孤身的小女子又能洁身自好地走多远呢?所以“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的妙玉,到头来还是“终陷淖泥中”,与其他姐妹殊途同归地入了警幻仙子薄命司的册子。

一代薄命才女,成了众多红楼迷说不完的经典话题!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