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明品生活 » 仪礼习俗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风雅诵《诗经》-礼乐永相传_诗经-堂课-风雅-教授-读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华书局聚珍文化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句聚珍君常常用来激励自己的话,出自《诗经·大雅·荡》,是自古以来最脍炙人口的文字之一。《诗经》曾被评为世界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句聚珍君常常用来激励自己的话,出自《诗经·大雅·荡》,是自古以来最脍炙人口的文字之一。《诗经》曾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不少人都想细细品读其中雅趣,却缺乏触摸她灵魂的坦途,今天聚珍君请书友刘娜为大家分享一本好书——《诗经八堂课》。

近年来,“国学热”一直在升温,国家越来越重视,学习的人也日渐增多。但国学经典如汗牛充栋,人们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诗经》作为六经之首,zhongguo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世界上最美的图书”,她融汇了天地间的生命百态和人世间的万般情愫,无论是在文学还是文化上都有着独特的价值。然而,一部《诗经》三百零五篇,加之语言与现代相隔三千多年,想在短时间内一一学过,细心品读,显然存在一定难度。

历来关于《诗经》译注方面的书有很多,但绝大多数都是只讲字词、句子和译文,对于大众而言,若是缺乏关于《诗经》的前置性知识,则不容易切实理解,这样的方式未必能起到最佳效果。那么,什么样的讲述方式比较适合大众呢?且看刘冬颖教授最新出版的国学普及专著《诗经八堂课》,看看被评为“zhongguo十大读书人物”、获得以《诗经》为主题的第三届伯鸿书香奖个人奖的刘冬颖教授是如何讲《诗经》的。

刘冬颖教授的《诗经八堂课》,打破按部就班的写作模式和四平八稳的写作框架,融入作者的思想色彩和思想过程,以精心设计的结构布局,最大程度地体贴读者了解《诗经》、学习《诗经》的需求。此书由序言、八堂课、附录(《诗经》名篇选释)三部分组成。在序言里,刘冬颖教授开宗明义地提出:“经典是常在常新的。”《诗经》古老的文字和诗句中,蕴含着“风雅精神”和“礼乐教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zhongguo人。亲近《诗经》,是“今天的我们溯源中华文明的一条必经之路”。然而提到《诗经》,有人便会把她当作一部爱情诗集,这样的理解是十分偏颇的。那么,今天的我们学习《诗经》的目的何在呢?正如刘冬颖教授所说:“决不应只将之看作文学作品,而应观照其优美文字背后所传达的深厚文化意蕴,及在zhongguo文化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风雅精神。”

接下来的八堂课,作者体察入微,从读者的视角出发,既有《诗经》的起源、基本概念、与当时音乐、历史的以及社会生活的关系,又有对于“风雅颂”的详细讲解,最后点明了《诗经》“群经之首”的历史地位,从而让读者了解到了《诗经》到底是怎样的一本书。而对附录中四十六篇经典篇目文辞的细致注释与解析,则有利于读者在了解《诗经》相关知识后,深入学习和欣赏文本,加深对于《诗经》的理解。

史学家钱穆先生在《zhongguo学术思想史论丛》中说:“向来经学家言《诗》,往往忽略其文学性,而以文学家眼光治《诗》者,又多忽略其zhengzhi性。遂使诗学分道扬镳,各得其半,亦各失其半。”《诗经八堂课》尽量避免了这些,做到了文学与文献、《诗》学与文化、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相结合,为读者全方位地了解《诗经》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刘冬颖教授为古代文学硕士、历史文献学博士、古籍整理和哲学双科博士后,多年来在《诗经》研究方面的成绩斐然,已出版多部相关著作,发表了多篇相关论文。这部《诗经八堂课》立足于扎实的文献基础、厚重的文学积累,集古今《诗经》研究之大成,汇集了作者多年来对于《诗经》研究的独到见解,加上知识串讲与文本赏析的结合,使得此书信息丰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这本书中,刘冬颖教授没有做过度个人化的解读,而是以“导游”的身份,为喜欢《诗经》的人们进行导览。

仔细阅读此书,不难发现作者的深思与卓见,如在《诗经》的编纂采集中,历来说法不一,有王者采诗、周朝太师编定、孔子删诗等,作者在列出各家观点后又结合传世文献进行明证,并得出结论:“《诗经》的编定是以“王者采诗”的需要为前提,由周太师编定的。而孔子出于教学的需要,对《诗经》进行了一 些音乐和文辞上的整理。”体现了严谨的学术态度,不偏颇不执拗。

我国是《诗经》的祖国,她产生在我们民族文化的土壤上,与我们血脉相融,“风雅精神”、“温柔敦厚”的诗教、“思无邪”的中和之美、礼乐教化等等无不体现了“士人典雅审美习惯的培养和道德节操的培育,并关乎zhongguo文明”。《诗经八堂课》这本书宛如一堂堂优美动听的《诗经》课,让读者徜徉在轻松而活泼的氛围中,领略《诗经》之美,感悟《诗经》经典之所在。

本文原载于2018年9月14日《新民晚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