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明品生活 » 仪礼习俗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阅读与欣赏-读诗随笔:一首小诗见唐代风习_乡音-女主角-赏析-同乡-借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古诗文赏析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赏析古典诗文,聆听先贤心声,感受如画意境!古诗文赏析,与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本文来源于:古诗文赏析gswsx.cn读诗随笔:一首小诗见唐代风习来自古诗文赏析

赏析古典诗文,聆听先贤心声,感受如画意境!古诗文赏析,与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本文来源于:古诗文赏析gswsx.cn

读诗随笔:一首小诗见唐代风习 来自古诗文赏析 00:00 02:55

撰稿 | 刘刈 播讲 | 方明

本专栏音频资源来源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经非常知名的栏目《阅读与欣赏》。暂时没有与音频对应的文字资源,以下文字,仅为大家欣赏和理解提供参考。

原文

长干行

唐代: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译文

请问大哥你的家在何方。我家是住在建康的横塘。

停下船吧暂且借问一声,听口音恐怕咱们是同乡。

注释

①长干行:乐府曲名。是长干里一带的民歌,长干里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面。

②君: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③妾:古代女子自称的谦词。

④横塘:现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⑤暂:暂且、姑且。

⑥借问:请问一下。

⑦或恐:也许。

赏析

  这首抒情诗抓住了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它不以任何色彩映衬,似墨笔画;它不用任何妆饰烘托,是幅素描;它不凭任何布景借力,犹如一曲男女声对唱;它截头去尾,突出主干,又很象独幕剧。题材平凡,而表现手法不凡。

  一个住在横塘的姑娘,在泛舟时听到邻船一个男子的话音,于是天真无邪地问一下:你是不是和我同乡?就是这样一点儿简单的情节,只用“妾住在横塘”五字,就借女主角之口点明了说话者的性别与居处。又用“停舟”二字,表明是水上的偶然遇合,用一个“君”字指出对方是男性。那些题前的叙事,用这种一石两卵的手法,就全部省略了。诗一开头就单刀直入,让女主角出口问人,现身纸上,而读者也闻其声如见其人,绝没有茫无头绪之感。从文学描写的技巧看,“声态并作”,达到了“应有尽有,应无尽无”,既凝炼集中而又玲珑剔透的艺术高度。

  在寥寥二十字中,诗人仅用口吻传神,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他不象杜牧那样写明“娉娉袅袅十三余”,也不象李商隐那样点出“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他只采用了问话之后,不待对方答复,就急于自报“妾住在横塘”这样的处理,自然地把女主角的年龄从娇憨天真的语气中反衬出来了。在男主角并未开口,而这位小姑娘之所以有“或恐是同乡”的想法,不正是因为听到了对方带有乡音的片言只语吗?这里诗人又省略了“因闻声而相问”的关节,这是文字之外的描写,所谓“不写之写”。

  这首诗还表现了女主角境遇与内心的孤寂。单从她闻乡音而急于“停舟”相问,就可见她离乡背井,水宿风行,孤零无伴,没有一个可与共语之人。因此,他乡听得故乡音,且将他乡当故乡,就这样的喜出望外。诗人不仅在纸上重现了女主角外露的声音笑貌,而且深深开掘了她的个性和内心。

  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有如民歌。却拥有无尽的艺术感染力。

本号长期征稿,要求原创,QQ 917293188(微信同号)

-------------------

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谢谢!E-mail:917293188@qq.com,电话:0377-62751636。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