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道学五术 » 道学仙山术 » 内功心得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李派太极地盘拳_寒颤-奇门-丹田-精纯-



核心提示:本八卦奇门之机,而有“八卦奇门拳”。为避免与八卦一门的混淆,故又称“八法奇门拳”,习惯简称“奇门拳”。其实就是李派太极天地人三盘中的“地盘拳”。宇宙时空本无上下左右,东西南北。由于地球上多有相对稳定的参照物,特别是日月星辰恒定的运变规律及其星座的参照,所以至有“天呈四象”,而“地化四方”。于是,人也就形成明辨四面八方的方位观念。再者,地性本属阴,但阴中含有一点真阳,地盘拳就是本此一点真阳和地化四方之方而成其体。故地盘拳内具阳刚之气,外展

原题:李派太极地盘拳
词频:奇门,寒颤,丹田,离奇,精纯,得意忘形,造化,精气神,鼓荡,规矩,功夫,粘连,气化


  本八卦奇门之机,而有“八卦奇门拳”。为避免与八卦一门的混淆,故又称“八法奇门拳”,习惯简称“奇门拳”。其实就是李派太极天地人三盘中的“地盘拳”。
  宇宙时空本无上下左右,东西南北。由于地球上多有相对稳定的参照物,特别是日月星辰恒定的运变规律及其星座的参照,所以至有“天呈四象”,而“地化四方”。于是,人也就形成明辨四面八方的方位观念。再者,地性本属阴,但阴中含有一点真阳,地盘拳就是本此一点真阳和地化四方之方而成其体。故地盘拳内具阳刚之气,外展刚武之风。它有别于天盘拳之“文太极”,所以世人又称地盘拳为“武太极”。其七十二式,应七十二候时,合七十二变化,含七十二地煞,具七十二杀手,总应周天运布之机。由于地盘拳法象凝重,突出了武术特征及其刚武特性,并以步奇、惊奇、离奇、叫奇等特点而全面融入八卦奇门变化之机,故又称“奇门奇拳”。奇门拳是李派太极刚架的经典代表,也是李老先生融汇南派太极精髓的又一代表作。
  
  以奇门奇步而逞奇
  
  李派太极练后天返先天,但“先天八卦后天运,后天八卦护道根”。人在后天,故其太极修炼以后天八卦“坎离震兑乾巽艮坤”的象征为根据,以“拥捋挤按采捌肘靠”为八式,以“沾粘连随牵拨合进”为八法,以“开合升降提举吞吐”为八诀,以“休生伤杜景死惊开”为八门。八卦之机含八气化八方,故八式八法八诀八门应运而成。后天八卦即九宫八卦,八卦八宫护中宫。九宫者,四正宫、四维宫和中五宫,中五宫一统四维正,八门与八卦八宫相对应。依洛书数理数序依次为:坎一宫为休门,坤二宫为死门,震三宫为伤门,巽四宫为杜门,乾六宫为开门,兑七宫为惊门,艮八宫为生门,离九宫为景门,中五宫居中通八门。依九宫数序的连线观之,连线都是角度不同的斜线。所以,实践起来,进身进步都是斜步斜行,即奇门奇步。
  传统讲,踏步正入正进为走洪门,踏步斜进斜行为走奇门。顾名思义,李派太极奇门拳恰恰是以奇门变化之机,步踏奇门而妙换身手,成为“八卦奇门拳”的由来。
  天清地泰是正常,狂风暴雨是非常;温文和善是正常,狂喜暴怒是非常;平平和和是正常,兴兵动武是非常;步以正走是正常,步以斜行是非常。但是,非常出于正常,不然出于自然。正是“正常之中有非常,异乎寻常始见奇”。武用术变的真旨乃“兵行诡道,出奇制胜”。故拳术一道贵精一“奇”。“手是两扇门,全凭步赢人”一类拳谚和拳诀,都是强调脚步这一根基作用的经验之谈,否则,必是“武术残痪”。所以说,“顾手不顾足”的太极拳修习,都是带有根本性的一大病态。步法是奇门拳的根本,而且以奇门奇步而逞奇,成为诸奇的根基。(1)奇门拳走奇门打洪门,歪打正着,以正击斜,兼顾了动静奇正之机,奇门奇拳之妙。其间不仅隐藏了避实就虚,乘虚而入的奇门术变法旨,又暗含脚步穿插套扣,欺撞摧折的断根绝杀之用。从而盖定了奇门奇拳的基本含义。(2)正因离奇闪战,步闯奇门而静极惊动,才备足了“静若山岳,动似风雷”的惊奇风韵,和“狂风暴雨,摧枯拉朽”的狂放风貌。(3)恰因奇门奇步的惊狂之风,才内振精气神,外活身手步,内外应机灵变而“八卦奇门任我移”。从而独占先机,我顺人背,逼入死门,胜券在握。
  奇门奇拳奇之步,斜步斜进抢先机。故,奇步乃奇门拳的第一奇用,以惊刚寒颤而逞奇,奇门拳式式一左一右为往,又一左一右为返,应奇门奇步,合发音呼声、离奇闪战而左右开弓,式式刚发。并以“叱咤风云”之气而壮其刚,以“山崩地裂”之情而惊其刚,以“雷霆万钧”之沉而重其刚,以“狂风暴雨”之壮而猛其刚,以“急光闪电”之捷而利其刚。从而全现一身霸气,无拘无束,情声崩发,狂放疯野,惊天动地的豪迈风骚,成全奇门拳的刚武神用。或许此即“野太极”的出处。不过一个“野”字才破释了奇门拳的宗风标准——自然。
  李老先生基于精深理念和精功觉证,本以奇经八脉总结出太极八刚劲,本以十二正经又总结出十二柔劲。由于奇门拳的刚武拳性和神武风范,最容易给人以强烈震撼、惊心感受的深刻印象,所以也最容易给人造成只武不文,只刚不柔,只发不化的错觉结论。岂不知,奇门拳是武由文生,紧由松来,刚从柔出。柔者圆顺而含化,乃柔中寓刚,圆中藏方;刚者逆进而展发,乃刚中含柔,方拘圆外。如此柔中有刚,刚中有柔,互生互化,刚柔互济,方圆互变,全应阴阳转换之道。只是在奇门拳中的刚柔转换是极化互返,惊换烈变,故刚柔显见,虚实分明。其实,太极拳只慢无快,只大无小,只松无紧,只柔无刚,可说都走入“孤阴不生”的极端,乃一大弊病。因为这都有违阴阳归一合太极的基本含义。八刚在奇门拳中得到最全面、最充分的武用,十二柔也得到最充分、最全面的运用。也正因十二柔的充分运用,才使八刚得到最充分的展发。十二柔为八刚打开了广阔的用武之机,施展天地。而其运变真情是:一刚混几柔,甚至几刚混多柔。混之越广则越尽自然,越尽奇妙,越能全尽刚武的绝用。实际情况和实际感受都说明,没有精纯的松柔功夫,绝无奇门拳的刚武奇用。正所谓“十年松柔功,方可进奇门”。
  八刚劲统统展以寒颤劲。人身遇冷而打寒颤的一身抖劲是“不意而然”,出于自然。而刚发的寒颤劲是“不寒而颤”,但也是贵出自然。寒颤劲是松而惊紧、柔而惊刚的惊颤惊抖,惊震惊发,故此劲极至惊冷。而其实质是神光惊闪,意火惊燃,丹气惊爆,从而一身内外无处不惊抖,周身无处不放劲,于是促成劲力的震荡波,一身的拥劲。所以,八刚每一寒颤劲都具有惊冷捷重、弹抖崩射和穿透内渗的实用效应。而手的寒颤劲,只是通身寒颤的一个极化集中点而已。寒颤劲刚发伴以呼音更具上佳效用和极大摧毁力,尤其体现“一手见输赢”的绝妙。绍堂先生等一代前辈们的刚发寒颤劲都是宗法脉传的经典范例。从不少太极同道的反应来看,惊刚寒颤劲乃奇门拳的又一奇用。
  奇门拳式式刚发放劲,岂不损气伤气,有损健康?但是只养不炼是枯养。“出力气长力气”的俗语恰恰说明,不失不得,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钢越炼越纯,人越炼越壮。其间饱含了人体潜在的能量开发,脱胎换骨的精纯造化,还包含了人天间的能量交流、补充和升值。这就是太极修炼以至体育锻炼的辩证法。当然,太极功夫是拳功相融,内外兼炼,有别于体育且高于体育。奇门拳有强度、有力度、有幅度,刚武疯野,武火炽盛。恰当地说,它不适于老弱者修习。但对致力高修的年轻人则是必需的。这既是精功精武,明示太极拳魅力和有力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强筋壮骨,易筋洗髓,造化内本的需要。传统认为,刚发寒颤劲及其一身高频震荡的效用更在于克服难窍,振通百关,通经活络,畅达气机,造化内功。也正是内功才是真武绝用的

根本。善发寒颤劲者皆晓,极柔而惊刚,又惊刚而极柔,火至金退乃是自然之理。惊刚只是松柔圆上的一个闪光点,极其短暂的一霎那。一霎那之后的同感,即从腰脊至全身有一种难于言表的松融爽快感。此感恰恰反证了刚发寒颤劲振通百脉,及其“通则舒”的特殊功用,也反衬了寒颤劲的成功。
  
  以离奇闪战而逞奇
  
  沾粘连随是太极拳特有的精密修为,高妙技法。由于与对手沾粘在一起,使“人背我顺”,才具备了“一身是法”,“一动即法”。以及“打人三节不露形”的先机和妙用。毫不例外,李派太极也极其关注和珍用沾粘功夫的精深修习,以至传诵着“吃手套脚,身如磁铁”,“见人如磁石见铁”的口头禅。沾得人起则人背我顺,得机得势,所以就占尽先机,稳操胜券。但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谁能保证自是“只能沾人,永不被沾”的常胜冠军?那么,是否还有化解被沾困境的良谋对策?家家太极都有绝密,但由于涉足不广不深,不便妄加猜测。就李派太极而言,其破沾之法就是“离粘连随”。简成一字,即是“离”。针对被沾被动的实情和破沾技法的需要,李老先生总结出抽身闪、转身闪、蹲身闪、纵身闪、圆身闪、抽手闪、随风闪、猛离闪等八种闪离之法,史称秘传八法。离,是“离沾连随”的简称。而其真正含义,即被沾能离,离而能沾,即沾即离,即离即沾,沾离互济,对立统一。也即是说,这离不是“一走了之”之离,而是以离破沾又反沾于人,借助离来变“人顺我背”为“人背我顺”,变“人之得机”为“我之得机”。故友人评说,此乃“相持争胜”之法,“反败为胜”之法。由于离是出乎“沾粘连随”常规的一个突出点、特殊点,以至成为“妙生奇,奇增妙”的“离奇”。故友人感而评说:“标新立异,出奇制胜”。因此,李派太极代代高足无一不珍用沾离兼练,精纯沾离兼施,追求能沾能离,沾离自如的高妙境界。针对沾粘而出现的离奇技法,如果说它是沾粘技法基础上的又一新发展,那么也是李老先生的一大杰出贡献。
  秘传的八种闪离之法,在奇门拳中有着全面典型的运用和经典性的展示,以至成为奇门拳离奇闪战、意气风发、刚武风骚的一大奇观。正是“离奇离奇,以离逞奇”。
  闪离之所以妙尽离奇法用,看来关键仍在寒颤劲。同刚发寒颤劲一样,闪离也是寒颤劲,也是一身寒颤颤抖,极其惊冷。这种寒颤惊颤作用于人则可乱人心神,使其六神无主,惊恐无措,令沾失灵,从而使闪离得逞,反沾得机,发放得力,乃有“乱中取胜”之效。闪离和刚发都展以寒颤劲,但一个样式两种机理,相同寒颤两种内在,隐藏着两种截然相反的气机神理。刚发寒颤劲是意气整爆整发,惊音惊呼,丹田沉鼓;闪离寒颤劲是神气惊敛,吞气吞音,吞大蟾气,吸气入骨,丹田提蓄。往往刚发寒颤劲紧跟闪离寒颤劲。二者相连,一吸一呼,一离一发,共成丹田鼓荡气,合成一个太极全息。于是金风浩荡,风催云雨,经脉周通,气血周流,促成武火急冶的生机造化。
  
  以惊呼惊音而逞奇
  
  关于发声呼音,以音弘法,在《李派太极拳概述》中曾有过论述。但鉴于说明奇门拳及其风范特点的需要,故不能不再次提及发声呼音这一重要因素。
  在人的精气神中,神是最高品位的生命能量,天赋天能。它无形无象,却是人的生命支柱,是无限而真实的主观存在。所以,人这一有形和无形的结合体才成为万物之灵的生命灵体。光音色是精神本质的三要素,也是精神的自然反射。光闪于目,音发于口,色显于面,都会传递喜怒哀乐惊恐狂躁等等不同神情的能量信息。精神是人这—命体的最高能源,所以也是太极功夫的至高涵养。太极修炼讲炼精化气、炼气化神,那么,发声呼音正是“气化神”最显明的能量转化和升华。那么,奇门拳中的闪离吞音与刚发呼音,也就自然成为武功的神用。
  传统讲,口有五音“哼哈嗡咚哞”。它本是时空自然的先天元音,基本音流。李派太极的发五音,即成为致功人天合一的诀音,沟通人天的心音。所以,在动静两盘都有充分运用。只是动盘发音惊促威壮,静盘发音轻缓沉长。在奇门拳中,闪离者吞音,刚发者呼音,而且惊吞惊吐,都是丹田鼓荡气的质变升华。正因音自丹田气,所以这音不是浅薄的尖声叫,而如深沉浑厚的“狮吼虎啸”,或说“音若洪钟”。如此,才充分运用了音在拳功中的内外全用。
  对奇门拳的刚武法用而言,以“哼哈”为主的五音都具有绝情绝杀的神武之用。(1)音贯天地,气满乾坤,声带神起,机转力达,从而集中精气神、胆眼力、身手步,九九归一。不仅振发武风显赫志气,而且促成百力混一,整聚整发,充分发挥神武绝用。(2)音是心之令。心令一下,惊呼一声,电闪雷鸣,于是奇步惊闯、寒颤惊发、闪离惊抖而又百惊归一,以音叫整,惊天动地,“狂风一过,百草俱偃”。正是“惊奇惊奇,以音逞奇”。(3)沾离功夫都在致力“人背我顺”来破坏对方重心而得机得势。此外,奇门拳的又一更高要求是以神破神,从而破坏对方的核心而独占先机。做为神能的惊音,特具惊人心、吓人胆、乱人志、夺人神的独特功能,也就造就了发必中的可乘之机。所以,惊音自然成为破神的重炮,奇门拳武用的诀窍和必选。
  正如《拳脚歌》所云:“手随脚起不离头,步动身随莫闭目。肩胯肘膝须并用,声音乃是法根由。”
  太极拳为入道之基,以武人道,文修武备,文武一道,的确是“贵修心性,不在伤人”。李派太极传统讲究“文修武备、练武归文、以文退兵”,方谓真武的绝用。从表面看,奇门拳突出了武备,但这是启发兴趣、精深探究、亲证理功的必须,也是有备无患的必备,也是见义勇为、抑恶扬善而当仁不让的必备。其实,也正是至善至仁、正德明性、布道度人的必须。
  奇门拳身心兼炼,拳功兼顾,内外合一,未失内本。诸如:(1)丹田乃丹气鼓荡的所在,太极元动之地。闪离吞音,即丹田提吸;刚发呼音,即丹田沉鼓。那么,以鼻口调控呼吸的权柄就转移到了丹田,鼻息也就转为胎息,丹田鼓荡气相机而成。而胎息恰是“后天返先天”、“返归婴儿”的可喜征兆。如此,奇门拳闪离和刚发的吞音和呼音也就成为促成胎息和“返还”的催化剂,成为内功造化,丹武混一的发端。(2)音是气化神的能量展示,是无形的能量振荡波,构成从体内到体外的振荡场。只要音从丹田发,就会感到通身共鸣共振,直至脑颅。更会推波助澜地加强寒颤劲的整体振颤,也会自有松松融融、麻麻酥酥、自自在在的舒服感。何也?音波振荡特具彻通一身有间无间,透达至微的天然良能,特有消积化瘀、透彻百关、贯通百脉、遍通全身的能力和极佳的调整功用。正是“神通气爽,气爽舒畅”,“通快通快,不通不快”,“快活快活,不快不活”。正因“发五音调五气,和五行 壮五脏”,三五连珠调和阴阳之效,才促进了整体的生机造化,才有内壮精气神、外强筋骨肌、内壮外强、一体金刚的效应。
  
  以得意忘形扎奇根
  
  奇门拳以无前的磅礴气势,无穷的离奇情致,无尽的疯野神韵,“威得神力,气通太空”,“如大海之炫耀,如苍天之浩渺”。“野太极”画龙点睛,从而最简明、最恰当、最精到地概说了奇门拳生龙活虎、翻江倒海、扑朔迷离、浑然人天的狂野风骚。那么,何以得其一个“野”字而真其宗风、得其妙致、妙其自然、成其神用?简言之,“随心如意”,传统谓“得意忘形”。
  “道法自然”。“自然”,是太极拳的至高标准,也是奇门拳的至高追求。虽然功夫艰难,人落后天,但心神属先天,心意属自然,至虚之处,独来独往。心神意是太极拳功的灵魂,是死法练活、活法练妙、妙法炼神、神机自然的生命线。故行功中心神之主不可不明,心意之帅不可不立。太极拳的法武是必须的规矩规范,但又是“自然”的桎梏;形、势是太极拳必须的载体,但又是“自然”的累赘。故,法、式不可不有,又不可不丢;形、势不可不成,又不可不忘。故说,形不忘意难全,意不圆难自然。得意与忘形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即忘即得”,或“即失即得”。只是失,是“有”得的,是“无”。有,是有形有限,无,是神意自然。这“即失即得”,乃奇门拳的一贯哲理。得意忘形是奇门拳的一重境界,是炼有法归无法,炼有形归无形的致化功果。也就是说,形不是“要忘就忘”,意也不是“想得就得”那样轻而易举的朝夕之功,而是炼而再炼、悟而再悟、熟而再熟、化而再化、高度精纯的长期功夫,逐步解放心性的过程。正是“功到自然成”,又可说“功到成自然”。
  心静神明,神明意灵。意是精神能量的潜动灵现,是成不测之机的根源。“真太极”最本质地概括了心意这一造化之源及其独有的自然良能。传统认为,意是意与念的总和,意变是圆化,念聚则直射。这就从根本上圆融了柔刚、圆融了时空自然的方圆规矩,成为“脱规矩而合规矩”、“没规矩而守规矩”的根本所在,以及得意忘形的根由。正是意念的互换裂变才构成了奇门拳及其动静、奇正、沾离、松紧、刚柔、快慢、轻重和气势神情等惊变达奇的真机内秘。其实,心法用意更精深之用在于开心胸、开心窍、开心性、开心意,为心意的驰骋飞纵打开无限广阔的天地空间,从而极尽陶冶,神乎其内,超乎形外,集精气神、光音色、天地人,汇成奇门拳豪迈、癫狂、疯野而自然的风范、风韵和风姿。
  如何“得意”?得“意”者先得“义”。以诀开心窍,打开慧通神意的闸门。诀,即诀窍。好在奇门拳以诀名式,而且不是象形取义,就是借故用典。虽一诀寥寥七言,但诗情画意,情景交融,且含法藏机,通情达理,成为生意用意的丰富素养,造化意境的宝贵沃土。所以,悟诀化诀就成为启导心法,周全心意的良好窍门。如此悟诀明义,因义生意,行功方能借景生情,由情人理,情意交融,意气混一。继而身心投入,进入角色,得意忘形,假戏真做而淋漓尽致,故能演成情意感人、神气动人、声势撼人而轰轰烈烈的武语哑剧。只因心意统融了精气神、心性情、理机功等等内含藏蕴,才使拳势寓透了生机、风韵和魅力。以下不妨举几个例子:“猿猴解锁似摇铃”一式,它不是死招死式的僵练,也不是如猿似猴的演示,而是通其灵,体其性,应其气,和其机,成其能,达其用。所以,首先要理解猿猴被锁、野性被束、一链囚身、丧失自由的“急猴”之情,还要体会一声大叫。一眨三五撕挠的“气猴”之状。从而生发情意,情真意切,一身寒颤通身灵动,全身是法,手手为用。恰是得意忘形形自然,不求形真形自真。又如“狮子摇头把月追”一式,这是目空天下的兽王雄狮,左摇右摆驰骋九天,扑球吞月且把明月作球戏的壮阔场面、豪迈气魄和浪漫情境。得乎此而无法全法,无形真形,万般皆活,雄伟豪壮而不失自然。再如“高祖斩蛇拦腰破”、“霸王举鼎力神奇”两式,如果仅是简单的一个单手拦腰掌和一个双手推举式,纵然身手步处处到位,也会因缺少血肉、灵魂而练“砸锅”,成为枯技僵架。拳诀所诱导的是,要从楚汉相争及其金戈铁马争霸天下的历史画面中得到启迪,要从一个雄才、一个豪霸的历史人物及其龙争虎斗和豪迈气概中得到提升,从而志满四方,豪气贯天,饱满精气神意。如此而来,则必足显惊心动魄的王者霸气,霸者威风,充分成全斩蛇、举鼎的气势神用,进发不尽的英姿雄威。正是“得义而意全,得意形自然”。
  其实,“醉舞蛮歌无法制”、“蛇缠鹊跃见真诠”最后两式,以似醉非醉之情昭示于人,不应执于“得意忘形”,还应向意“若有若无”,甚至“无意无形”的更高境界升华而尽通自然。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