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道学五术 » 道学命理术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乾坤万年歌的发展_周礼-周易-周代-乐舞-



核心提示:乾坤万年歌的发展周是中华古典文明的全盛时期。周朝的文化很发达,完善了关于“五行”与《周易》的学说,西周末年就已出现了对“五行”的认识。《尚书?洪范》把水、火、木、金、土这五种物质称为“五行”,并认识到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不同的性能,认为“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墙;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墙作甘”。儒家经

原题:乾坤万年歌的发展
词频:西周,周易,周礼,周代,乐舞,礼乐,乐器,称为,曲直,铭文,周朝,器物,音乐,史书,诗经,尚书,雅乐,云门,民歌


乾坤万年歌的发展

  周是中华古典文明的全盛时期。周朝的文化很发达,完善了关于“五行”与《周易》的学说,西周末年就已出现了对“五行”的认识。《尚书?洪范》把水、火、木、金、土这五种物质称为“五行 ”, 并认识到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不同的性能,认为“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墙;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墙作甘”。

  儒家经典五经之首的《周易》就是在西周时出现的,其内容涉及到天文、地理、气象、历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武术、炼丹、养生、哲学、历史、文学、艺术、教育、民俗、心理、伦理、军事、宗教、卜筮、堪舆等诸多方面。《周易》是以八卦构成的,每卦有卦辞,每爻有爻辞。卦辞与爻辞是经文,称为《易经》,后人对卦辞和爻辞进行说明、解释,甚至加以发挥,这些文字叫做传文,称为《易传》。现存的《周易》10卷,包括《易经》和《易传》两个部分。

  《周易》是 中国传统医学之源,二者之间密不可分。正如明代名医 张景岳在其著作《医易义》中所说:“《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医不可无《易》,《易》不可无医”,《周易》对 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弥久而不衰。

  在文字与文学也很有成就,西周流传下来的甲骨文与青铜铭文,与商代基本相同,但西周时期出土的器物较多,铭文的篇幅也较长,所以成为金文的主要部分。世传周太史籀作大篆,经过长期流传下来的籀文,在书法上与金文或有某些不同之处,但在当时是一般比较通行的文字,与铭刻在器物上的金文是一致的。

  现存《尚书》中的《周书》和《逸周书》等,就是经过后人选编而保存下来的西周文献典籍的一部分。这些篇章是当时的重要历史文献,文章结构复杂,文辞简练,表现了当时严谨的文风。

  西周更以礼乐著称,周代是最早对“礼”(祭祀、朝飨等仪式)和“乐”(伴随“礼”进行的乐舞)作出规定的时代,这就是所谓“制定礼乐”。周代的 礼乐制度有两条基本内容,一是规定等级,二是规定伴随礼的乐舞基本是雅乐。

  周代礼乐制,等级森严,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的音乐也不一样,所用乐器也不同。

  周代还有采风制度,收集民歌,以观风俗、察民情,因此保留了大量的民歌。春秋时经孔子删定,汇成了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收有自西周初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入乐诗歌一共三百零五篇。

  周代还兴办了音乐机构“ 大司乐”,在音乐方面系统的训练贵族子弟。《周礼?春官?大司乐》中还记载了大司乐教授乐舞的具体内容: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以《六乐》防民之情,而教以和。”《周礼?地宫?大司徒》说明周代已注意到音乐对人情志的影响。

  《周礼?春官?大司乐》中提到的《大武》,是西周很著名的乐舞,它表现的是周 武王伐纣的历史事件。据《礼记?乐记》记载,《大武》具有很大的规模,它在春秋时期的演出有六成(六段),有歌唱,有乐队伴奏。它有着结构完整的曲式,在艺术上有相当高的水平。

  西周时的乐器有数十种之多,仅一部《诗经》中,就出现了二十九种乐器。不仅有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还有了弹弦乐器。根据材料的不同,其时的乐器可分为八类,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史书称为“八音”。(《周礼?春官)》另外,被史书称为“钟鼓之乐”的大型管弦乐队也在西周时兴起,这种乐队的主要乐器是编钟和建鼓。这时的编钟以由先前的三只发展而为五只、八只。

  在周代,十二律的理论已经确立。五声阶名(宫、商、角、徵、羽)也已经确立。这时,人们已经知道五声或七声音阶中以宫音为主,宫音位置改变就叫旋宫,这样就可以达到转调的效果。

   姜太公用“礼乐文章八百秋”来形容周朝,真是非常的恰当。

()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