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龙口发掘清末夫妻墓葬 现5000年前人居遗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烟台日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烟台市博物馆与龙口市博物馆考古人员联合在滨海观光大道龙口段沿线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于9月1日首次发现5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遗址后,今日又发掘出3座墓葬和大量文物,且发掘的汉墓和清末时期的夫妻墓葬在我市属首次发现。
此次考古的第一项重要发现,是面积达3万平方米的5000年前人居遗址。从7月22日开始,市博物馆与龙口市博物馆考古人员重点勘探诸由观镇东羔村遗址和徐福镇港栾村遗址。根据勘测结果,首先对东羔村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先后发掘出8座古聚落房址,据考古人员分析,这些房址是新石器时代人的半地式穴居。据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闫勇介绍,此次发掘的文化遗址反映了当地大汶口时期古人的生活习俗,他们所居住的半地式穴居也就是木制的草房。从发掘可以看到,古人在地上挖掘出多个坑,在坑底放上石头,然后再把木桩栽上,作为支架,在支架上铺草,就形成框架式的半地式穴居。发掘情况表明,东羔村遗址属远古时期大汶口文化遗址,距今5000至6000年,面积约3万平方米。这些房居遗址集中发现在我市尚属首次,对研究这一时期龙口地区先民生产、生活状况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
在9月3日上午,考古队又在滨海大道龙口段发掘出3座墓葬和大量文物。其中,首先被发现的是一座西汉王莽时期的汉墓,为夫妻墓。记者到现场采访时,女子的墓已被发掘完毕。在男子的墓里,记者看到,在墓主人头部右侧有三个陶罐底座,为墓主人的陪葬品。与此同时,在与此汉墓葬相距100米处,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另一座汉墓和一座清末时期的夫妻墓葬,墓葬中刻有文字,但字迹已模糊不清,同时还有多个灯穴。
在这次墓葬发掘中,出土了陶鼎、陶钵、陶纺轮、陶罐、陶片等陶器,石球、石磨棒、石斧等大量石器。在汉代墓葬中,出土了2枚王莽时期的“大泉五十”铜钱。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闫勇说:“这些墓葬和大量文物的发现,对研究烟台市、龙口市当时的社会风俗、社会经济及葬俗提供了实物资料,非常有参考价值。”
链接:龙口发掘遗址已有“国家级”
在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归城故城遗址赫然在列。该遗址位于龙口市兰高镇归城姜家村一带,分内城、外城,整个遗址35.1万平方米。归城故城始建于西周时期,是历史上“莱子国”国都所在地归城故城遗址,蕴藏极为丰富,历年共计发掘面积1万余平方米。自1950年以来,归城遗址陆续出土带有铭文的青铜器和其它文物400余件,其中带铭文国家一级文物12件。
解放前,这里曾出土带铭文的已侯钮钟、编钟3个。上世纪50年代初,出土已侯鬲,沿部铸有15字铭文。1969年,归城小刘家村出土了一批青铜器,启尊、启卣、甗等均有铭文。其中,启尊底铸铭文3行19字,尾书符号2字共计21字,铭文大意是:启为纪念随周昭王南征而作。启尊、启卣为昭王时代青铜器,被专家确定为西周时期断代标准器。
1973年3月,烟台地区文物普查小组到归城故城遗址复查时,在和平村西断崖处发现暴露出的4具骨架。当地群众反映,早些年曾在这里发现陶罐、铜剑等物。文物部门遂在沟的东部发现一片涂有朱色的底面,上面压有一具较完整的马肋骨骨架,肋骨的上部摆有一铜环。在沟西南底部,他们还发现一些马齿,杂有3个蛙形铜车饰和1个半圆形铜环。在沟中部西边的底面,发现了1个盖弓帽,2个铜环和4个蛙形车饰。马是仰葬,头西尾东,为东周时期殉马坑。
2002年11月,烟台文物考古队及龙口博物馆一行10人对东和平村先民居住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房屋遗址10余座,这次考古发现,填补了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归城故城居住遗址考古发掘的空白。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