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会议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恭王府是真正的大观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竞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行年九十,检点平生考《红楼梦》书册,已有三十多种,而自以为最可“沾沾自喜”者,还要推这一种:即刚刚增订新版问世的《芳园筑向帝城西》。
这个书名,取自薛宝钗题咏大观园七律的首句,开宗明义,十分重要。这所谓“城西”者,正好比纳兰公子的诗句:“我家凤城北”,都是指清代京都老北京的“西偏”“北隅”之义。不可误解为“西部”“北部”,那就差之毫厘了。
我取宝钗诗句作书名,是很早定了的,只因1980年首次出版小册子时却被社方改为“恭王府考”,全然失去了原有的诗境气质和主题核心,真是大煞风景。如今恢复本名,感到欣然。
我为什么自喜这本考《红楼梦》之作?只因它独占了一个“奇”字,堪称古今中外,绝无仅有!
若问奇在哪里?今即为君略陈梗概,以窥豹斑——
第一,我这些考论结果,竟然是我五十多年前的一个并不相信的“附会”之说。
1935年出版的《旧都文物略》(北平市政府编著)提到老北京早就相传城西北什刹海与《红楼梦》的关系,但又云“今无考”。而我这本书,却用了三百多页的篇幅引用了十多个层次的确证、佐证、参证……等文献资料,为“无考”作了出人意表的“有考”!
第三,这处府园,被有人“定”为是乾隆末年宠臣和珅所创建,以前未有(并说是1776年为始,云云)。但只要不昧史实,揭示真相,便可考知:此一“蓬莱”胜境乃是金代燕都城东北郊的一处“离宫别院”,大宁宫后改为万宁宫。自金、元以至明、清,此处遗迹大慈恩寺喇嘛庙名臣李东阳的“西涯”,大太监李广的园囿都在此处,斑斑可按。到了清初,“东府”是雍正的政敌胤礻我 的废府,而“西府”(即后来的恭王府)则是另一同级政敌重要的“胤”字辈皇子的旧府——百姓久知其内幕而讳莫如深,不敢明言,只称“西府”。
第四,雍、乾之事,世人缄口不敢言,但寻访“红楼遗址”的文化活动并未停止,直到道、咸年间,安徽的诗人进京,还不忘到内城去觅求“埋香塜”的故址。他的记载,说那有“故王宫府一二处”,左有激湍(响闸),右有清流(御河),后有佛寺——全北京只有今之恭王府所在地完完全全地符合那种地理地貌特点,一丝不差。
第五,《老残游记》作者刘铁云是最早读雪芹之书的小说家,不想他的后人刘大绅搬家到“东府”居住,尽悉那一带居民父老的详细传闻,因而写下了珍贵无比的四首七律诗,一下子为世人久所疑信参半的古史传闻作出了确切的载记,文史价值不可估量!
第六,仅仅关系到上述四首七律,其经过也颇富奇致——发现者正是《旧都文物略》的实际编纂者陈兼与先生。他于友人处发现这四首诗,谁也不晓那是何人之作。后来,诗作者的哲嗣刘蕙孙教授得知,方才由他揭明,那是刘铁云之四公子刘大绅所作。
第七,顾羡季(随)、张中行、王学仲众师友名家,一闻拙考,略不犹豫,均有响应和欣赏之美句的文学奇题奇境。
第八,其余者若“末代皇弟”溥杰、老作家郭沫若,也都为此作了绝句诗篇,实皆罕逢之艺林史话,外间是很少流传的。
第九,对本书来说,我备感荣幸的还有:叶嘉莹学长(加拿大皇家院士)与老同窗黄裳(当代一流藏书家、散文家)都为本书特撰佳文,我特以之冠于卷端,作为代序。此二文,各各载记了当代真史与个人身世遭遇,读之令人感动、起敬。这种名贵的文章,今后能写的也不会太多了。
——草草一列,“奇”处竟有如是许多,连我自己也“大出意外”。周恩来总理曾经不但十分关怀这一主题的研究,而且亲自带领越剧名演员徐玉兰、王文娟、袁雪芬等到恭王府看“真正的大观园”,并风趣地对徐玉兰说:“贾宝玉,这儿是你的怡红院。叫袭人倒杯茶来喝!”他对研究者则说:“不要轻易地肯定这就是大观园,但也不要轻易地否定说不是,人家(主张此说者)总有些理由。”
我要说,这种韵事佳话,若还不够个“奇”字,那世上还有什么才算中华文化的真奇致呢?
本年岁次丁亥,其七月初一,书之责任编辑:www.zgny.com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